原來平熙十二年,大金國為了試探齊國軍力,以一個輕裝騎兵營越過齊國邊境,將落月城附近沒有城防的村落屠戮殆盡,以觀察齊國的反擊力度。文鴛的生父母就是這次活動中的犧牲品。最後齊國竟沒有反擊,而是招兵買馬擴充了邊防。大金國本來打算在落月城外的落月峽谷設伏,以擊敗齊軍,然後長驅直入。但事與願違,兩國故又迎來了新的和平。
按這個思路推算,自己應該是出生於平熙六年的春天。小文鴛開始對這個世界有所瞭解……
“鐺……鐺……鐺……”是敲鑼的聲音,原來是縣令經過。縣令坐在轎子裡,隨行的有師爺、官差、衙役,在文鴛看來很是威風和安全。
文鴛好像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他問著父親:“父親,我要怎樣才能長大了當個縣令?”
“不知道,應該是要考取功名吧。聽說當上官的人,都是讀過很多書,至少是個舉人。”父親回答他。
現在在小文鴛的心中,第一件事應該就是要讀書學習。他問得可以讀書的地方一般是書院或者私塾,於是第一步開始了。
一旦有閒暇之時,小文鴛就跑到附近的私塾去隔著牆聽課,但是每次聽得都不明就裡。他思考了一下可能是應該沒有書在手裡參照,於是他把自己攢的錢在一個私塾裡的哥哥那裡換來了兩本書,這樣一有時間,他就衝動這個私塾的草堂外,裡面的先生講,他就在外面跟著聽、看。他不敢告訴父親,因為父親對他的恩情已是非常巨大,他怕父親不同意,也不想增加父親的負擔。於是就這樣偷偷的學,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一天,草堂裡的先生髮現了他。先生並沒有生意,而是問了他一些問題:“你在這裡聽我講學,那我問你,君子何以立身?”
小文鴛答:“心事要明、才華要藏、立身要高、處世要退……”
先生問:“那我再問你,好男兒當有何等作為?”
小文鴛答:“好男兒當立身持正,頂天立地,有一番作為。”
先生:“何為一番作為?”
文鴛答:“武能保境安民,在兵法和策略上戰勝敵人;文能休兵養民富強國家,在國家建設上施展才華。”
“真是孺子可教也,我這就稟明汝之父母,以後你就正式到我這草堂來唸書,以後長大了考取功名,取得一番作為,好嗎?“先生一邊點頭,一邊滿意地說道。
“好吧“文鴛不知道父親會不會答應,但只能先答應下來。
次日,先生拜訪鐵匠鋪,向文昊說明了來由,並表示:“此等可造之才,若以後只能幹此苦力,豈不可惜?我荀先生雖不說能將貴公子培養成國之棟樑,但要讓他以後如人頭地還是很容易的。以後他就每日來我的草堂裡學習,您看可否?“
小文鴛聽見了父親和先生的對話,他本來以為父親會不同意,沒想到父親竟一口答應了:“好吧,反正這孩子那麼小也在鐵匠鋪幫不上什麼忙,就讓他好好讀書,若以後成就一番事業,也不枉我養他所費心血。”
就這樣文鴛開始了自己的寒窗苦讀。
雖然每天讀書,但文鴛大一些了,還是有機會就在鐵匠鋪幫忙,幫著打鐵、燒炭。晚上點著燭火教姐姐識字看書。
日子平淡且安穩……
喜歡戰神文鴛請大家收藏:()戰神文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