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順江而下,李溫不得其法,召集身邊人商量對策。
如今李溫勢力範圍已經控制住浙江全境,而這一切自然是以武力實力來決定的,要是李溫是溫順的綿羊,早就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
如今民團有八萬餘人,分駐在浙江各地。
李溫在上,馮把頭在側,還有民團的新進大將張煌言。
說起張煌言可謂是一軍事天才,如今不過二十幾歲。他是浙江鄞縣人,小時候讀書識字,可是後來聽說了滸山書院,吵鬧著要到滸山書院讀書,就這樣年紀輕輕的張煌言就進了書院讀書。
張張煌言讀書可謂十分刻苦,在班級裡總是名列前茅,要是走科舉更是前程遠大。
但經過實學的浸淫,張煌言深得其要理,放棄了科舉,隨著大明各地方起義之事不斷,張煌言又投筆從戎,立誓要改變這時代面貌。
在民團之中幾經鍛鍊,他的軍事天賦也被挖掘出來,成了領兵將領。
見人已經來齊,李溫坐在圓桌的一邊,開口道:“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那李自成準備引兵來搶浙江,不知道諸位是怎麼看的?”
馮把頭坐在一邊,笑著搖搖頭,他可知道民團現在的戰鬥力,大明官兵都不是對手,更別提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軍了。
“東家,我以為此次守著不如直接出擊,給外面人看看,咱民團不是吃素的!”
張煌言主張主動出擊,李溫又轉過頭看了看馮把頭。
馮把頭不得不開口道:“玄著張煌言字)所言也不錯,幾年來我民團蝸居浙江一地,保境安民,養民養商,百姓安居,生活富足,可是我等也應該看到,在浙江以外,還有更多的百姓吃不飽飯,還在遭受兵禍,我以為不能坐視不管!”
馮把頭這話表達的已經很明顯,顯然是主張擴張出去,不僅僅縮在這樣,而是所圖更大。
在座眾人一聽有道理啊,只要民團打出去,那麼地盤會更大,然後日子會更好,所以紛紛支援主動出擊!
這次算是軍事會議,來參會的都是民團裡面的重要人物,現在對於民團來說,功勞才是潭門最需要的,只要有功勞拿,他們當然是支援的。
李溫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直到今天他才突然發現,自己身邊這個龐大的集團,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弱小的小團體,現在這個大集團已經開始自發的有所圖謀,甚至可以說,已經有了自己運作的苗頭了。
最終怎麼決定,李溫沒有當場給答覆,而是擺擺手,表示散會。
當所有走了之後,馮把頭留了下來,他還是如曾經那樣,像個下人般對李溫很尊敬。
“東家,怎麼了?”
李溫站在門口,望著有些翠藍的天空,輕輕的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