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琉球的東北部,外海的海面上,孫大憨帶著船隊與倭國人的船隊相遇,然後戰鬥。
倭國海軍主將松本大川戰死,倭國人發起了死亡衝鋒,可是在密集的火力覆蓋之下,倭國人的船隊並沒有什麼好結果。
在炮彈的打擊下,船體破碎燃燒,最後沉默,而落水的人也終將會葬身魚腹。
戰火燒到最後,也就成了孫大憨單方面屠殺,這一切終將結束,變成史書上一段沒有感情且冰冷的文字。
孫大憨的勝利並沒有給李溫減輕壓力,因為倭國步兵,在主將川介成鄉的帶領下,進攻了琉球。
倭兵在琉球山北府登陸,然後迅速拿下府城。
相比較倭兵,琉球計程車兵就顯得素質很差,戰鬥意識不強,凝聚力也不夠,受到挫折就撤退,明顯的順風局玩家。
拿下山北府城之後,川介成鄉一鼓作氣,不在府城停留,直接殺向山中府,也就是首裡城所在的位置。
一路上倭兵勢如破竹,很輕易的就攻打到山中府的邊界。
琉球士兵根本無法抵擋,面對倭國士兵是幾乎就是一鬨而散。
但是面對倭國人,琉球人很快就組織起反擊,用暴力手段,來阻止倭國人的進攻。
但是由於琉球人的戰鬥力實在是有些低,所以根本無法有效的抵擋倭國人的進攻。
在倭國人打到山中府邊界後,一路前推,誓要一股作氣的拿下首裡王城。
可是倭國人小瞧了大明人,小瞧了李溫的民團。
在剛剛打進山中府之後,在李溫的鼓動下,琉球士兵倚靠地形,對川介成鄉所帶領的倭國人發動了軍事反擊。
在山北通往山中的路並不是通途,在兩府的交界是一段地形複雜的區域。
說起地形複雜,原本山北府一入府皆是平原之地,土地肥沃,琉球人再次地種植莊稼,收成頗好。
但是如此平原地區並沒有多大的地方,南下之後盡是一段山區,雖說是山區,但是整體的海拔並不高,只是地形構成上看起來是山地,要比北部高出不少,同時地質環境複雜,土地貧瘠,以農作物種植根本無法生存,所以此地的居民多以打魚為生,多是漁民。
倭國人在北部平原登陸,立即對平原地區進行武力肅清,把效忠與琉球國王的部隊消滅,只留下百姓。
琉球百姓雖然不滿倭國人的殺搶予奪,但是在屠刀之下也不得不低頭,做成了一個順民。
征服北部平原居民之後,倭國人順勢想著西南而行,準備穿越過此處山地然後進入到山中府。
在從北部平原進入到西南山地前需要經過琉球的山北府城。
此城不大,雖然是叫府城也不過就是在村子裡拔將軍而已,與大明的普通縣城相仿。
因為琉球人少,並且多數是農民與漁民,脫產的職業士兵很少,駐守在府城計程車兵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