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彷彿是不經意間,也可能是在所有人的期盼中,或是奮鬥中,崇禎五年已到。
紹興,寧波和台州三府發展興旺,百姓富足,日子也一天天的好起來。由於丁稅免除,糧食充足使得三府迎來生育高峰。又因為陳氏醫堂的醫療普及,使得新生兒死亡率大大降低。
其他地方天災人禍連綿不絕,三府之地卻成了少有的安全之所,越來越多的人投奔而來。
在四月十八這一天,終於紹興通往餘姚的軌道鋪設完畢,並且進行了馬拉列車的試執行,從而大大加快了兩地的物資與人員流動。
但是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倭國薩摩藩島津氏,在琉球那霸設立“在番奉行”,用來監視琉球內政和監督貿易和進貢。
說起琉球的事,還得從兩方面說,自古以來琉球都是要給明廷朝貢的也就是所謂的大明藩屬國。
但是在萬曆三十七年的時候,薩摩藩率軍侵略琉球,攻佔琉球的首裡城後,大劫七天,一切可以搬動的財物,全部都裝箱運走,更是將琉球國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虜至鹿兒島。
直到萬曆三十九年,琉球國王尚寧被迫與薩摩藩簽訂了《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並且將奄美五島劃歸薩摩藩,才被放回琉球。
從此之後,薩摩藩的島津氏成為了琉球王國的幕後掌控者,並透過設立在番奉行,監視掌控琉球的內政和貿易,包括對大明的進貢。
薩摩藩是倭國幕府末期的西南大藩之一,藩主島津氏,位置在九州的西南部。
隨著李溫的海外貿易做的越來越大,他的艦隊也隨之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海外需要不可缺少的補給基地,和貨物與貿易的中轉地。
其二在與眾多海商的合作中,多是荷蘭和葡萄牙人,也有明朝人。但是作為與明朝頗近的倭國,是一個很大的貿易地,但是這一塊的貿易幾乎都被荷蘭人拿去了,所以李溫甚是不爽,在自己的貿易地盤上他已經不再滿足於一個商品的提供者,他還要做一個貿易的主導者。
所以倭國就是李溫首選目標,突破口也自然就是琉球。
因此為了打通這一關節,李溫親自出訪琉球。
浩大的艦隊穿過蔚藍的大海,從三山所港口出發,一直南下,經過十餘天的航行,終於在琉球王國靠岸。
琉球是個島國,首裡城為其王城,位於三府之一的中山府。
李溫出訪琉球,自然是要見琉球國王的,所以龐大的艦隊在首里港停泊。
琉球國王尚豐,聞聽天朝上國派特使來訪,自然是又驚又喜,帶著滿朝百官到達港口迎接李溫。
所謂特使,李溫自然是胡謅的,主要給自己一個可以見到琉球國王,和可以在琉球暢通無阻的身份。
李溫隨行艦隊共有十艘蓋倫船,還有兩艘三山所造船廠工匠自行設計的風帆快船,船要比蓋倫船和大福船要小,與老閘船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借鑑西方軟帆,形式速度可要比蓋倫船等要快上好幾倍。
如此龐大的艦隊,自然是驚掉了尚豐的下巴,直言見識到了天朝上國的規模與宏大。
在尚豐的隊伍裡還有一個人,冷峻的臉上掛著寒霜,看著李溫一艘艘的大船,心中震撼,卻面無遺漏。
“寡人琉球國王尚豐,喜迎上國特使!”
尚豐臉上掛著笑容,對著李溫就是一施鞠躬禮。
李溫自然是莊重回禮,然後用眼睛一掃,滿目的人群,看的出他們滿是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