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維璉在恨也是無用,手底下只剩下四千八百多人,根本就無力與起義軍相抗衡,他不得不認清現實,帶著人撤回建寧府。
守戰告敗,鄒維璉寫了一封奏摺,言說失敗,但是無傷大雅,再戰能勝。他只能這麼安慰皇上了,怕是要按實際情況寫,怕是自己馬上就得被撤職。
建寧府的營兵被打光,鄒維璉再下令,讓福建,江西,和浙江出兵,共同剿匪。
這次再聚兵八萬,圍攻起義軍。
鄒維璉令下得快,但是開拔銀子,沒糧草誰都不願意賣命,所以能拖就拖,找理由的找理由。
半個月過去,最後也只聚兵三萬,與起義軍相比,幾乎是個零頭。
在打敗官兵之後,起義軍氣勢高漲,更是目中無人,壯大到十多萬人,不過其中老弱婦孺也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青壯至少有個六七萬。
如此說來,以鄒維璉現在的兵力,也難以打敗起義軍。
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做起事來更是難以行動,崇禎皇上還下令斥責鄒維璉,稱其辜負自己的厚望,讓鄒維璉馬上想辦法滅掉起義軍。
朝廷也不撥銀子,自己手裡也沒有銀子,越拖一天,現在的三萬人就多吃一天糧。
鄒維璉愁的幾乎白了頭,倒是他的貼身的下人給出了個主意。
“老爺,要我說,不如您給紹興的李溫下個調令,讓他帶兵前來剿匪,據說那姓李的有錢,兵強馬壯!”
鄒維璉眼前一亮,這才想起李溫來,他也聽說過這號人物,手裡掐這一個港口,每年都有大筆銀子進賬。
“嗯~不過,那姓李的聽說可不那麼好說話,若是下了調令他謊稱不來該是如何?我等得想好對策啊!”
鄒維璉心知,不是李溫那號的,都找各種藉口不出兵,何況李溫這個大財主。
“他們那種人都是商人出身,只要老爺您把好處給得足了,不信他們不出兵!”
鄒維璉點點頭,銀子自己拿不出來,那隻能在其他地方想辦法。
福建行商以鄭家為首,鄭芝龍還把持著水師,怕是這方面難以給什麼好處。
想來想去,鄒維璉到是想到了個辦法,不如給李溫一個口頭上的好處,就如若是以後有需要,會助其一臂之力這類的。
巡撫可是地方大員,巡撫的一個承諾可不是小事,想來李溫會是同意。
所以鄒維璉就給李溫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加鞭的送往紹興。
一接到鄒維璉的信,李溫腦袋就馬上轉起來,叫來馮把頭一起商量,怎麼看這事。
說起來李溫是不想摻和這事的,但是看見信中鄒維璉的承諾他又是動心了。
馮把頭作為民團的首領,他只能說在軍事上沒有任何問題,就是看李溫的決定了。
聽馮把頭說,要對付這幫起義軍,至少要用一萬人,李溫陷入沉思,他再合計這事合不合適。
目前民團經過多次擴張,也不過兩萬人,還分散在紹興與寧波兩個府駐守,現在一下子要抽走一萬人,會不會對兩個府的穩定造成影響還不一定。
所以李溫很是糾結。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