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溥接過錢謙益的話頭,再次高聲說道:“倚老賣老乃是虛偽之人的法寶,何人言說不可與年長者爭?世界之大,學問之多,人無完人,更是無人能做到事事洞知,故才有辯論相爭,才有今日之文化進步,而不是靠著年紀在那裡等著得到學問!
此不為井底之蛙,又為何物?”
張溥開口就是沒什麼好話,也不曾給錢謙益這個人什麼面子,可以說就差破口大罵了。
錢謙益被氣的滿臉通紅,瞪大了眼睛,伸手指著張溥喘粗氣。
滸山書院的講學大會最後變成了罵人大會,在場的人聽得更是過癮,拍手叫好。
但是朱之瑜心知在這麼下去,主題肯定會跑,不得不趕緊出面,化解紛爭。
“諸位,聽在下一言,這世間學問多的很,還請大家理性探討,莫要傷了和氣!”
張溥見朱之瑜開口,想了想今天的來意,最後還是準備將想好的問題說出來。
“請問朱山長,你以為實學可有什麼安身立命之本呢?”
朱之瑜看了看張溥,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安身立命之本?我想我已經說的很清楚,就是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實際出發!
我想在座眾位還是不解,到底這實學有何作用?
那今日我就與大家說道說道,大家可是曾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水要低處流?有人會說這水本來就是往低流的,這話簡直是沒說一樣!
想來大家是都很難解釋,而我們實學索要做的就是面對這個問題,從而解釋其中原因如此萬千百姓才知這其中生活的奧秘!”
朱之瑜說得簡單,貼近生活,大家自然是聽得認真,果然是聽了朱之瑜的話,就能感覺到現實生活中好多問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很常見的現象卻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確認!
朱之瑜華話音剛落,自然是引得大家鼓掌祝福,作為新生代的理學,不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問題,但是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在理學難以被普通人理解的情況下推進理學的發展。
滸山書院大講學一直延續了十多天,最後終於閉幕。
即使在這期間還有好多讀書人從何地紛紛趕來,但是遺憾的是既然已經結束那麼後來著自然是沒聽到整個大會的過程。
從中發現機會的李溫,趁機做了一筆好買賣,他將整個大會的講話,都總結成文字版然後印刷在一張大紙上,上書“辯論”二字,然後透過書局印出來,然後再街頭叫賣。
一張紙幾個銅錢,讀書人當然願意用這個方法來了解整個過程,自然是簡答省錢和方便。
此辯論一出,立馬引發了洛陽紙貴,書局不停的再印刷,更多的“辯論”被買走,傳向全國各地。
如此東西不僅在讀書人中間傳,也在官員手中傳,不僅在官員的手中裡傳更是傳到了崇禎皇帝的手裡。
乾清宮裡,崇禎皇帝撐著一張大紙,上面寫著“辯論”兩個大字,然後正文就是寫著整個大會期間所涉及到的話題,與每個人的發炎。
崇禎皇帝從頭看到尾,最後眉頭輕皺,他更是想知道的是,在“辯論”的文章裡,被提及最多的卻是三山所。
透過“辯論”上所寫,崇禎皇帝輕輕的自問自答,他自然是想知道這個三山所到底繁華成什麼樣,才會引得幾乎所有人都在提起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