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庫之中缺銀子,崇禎皇帝就想了個開納事例,就是讓做官的人捐銀助餉,無論官職大小,都要拿銀子出來助餉。
沒人願意從自己的口袋裡往外拿銀子,這其中就包括溫體仁,所以他就的想辦法逃掉這筆銀子,自己逃銀子,就得有人來背這個鍋。
這個人是誰呢?李溫再好不過了,溫體仁自然知道,若是弄倒李溫,即使抄家,其中上下層層截流,到皇上手裡不會剩下幾個銀子,當然自己也撈不上好處,沒必要維護那些拿好處的人。
所以只要錢不夠用,皇上就還會讓捐銀子。
現在李溫活著,每年拿二百萬兩銀子,只要能拿出來二百萬,就能拿出來四百萬,只要能從李溫那裡壓榨出銀子,不從自己口袋裡拿銀子,他自然是高興。
所以溫體仁並不是跟齊楚浙三黨作對,也不是與東林站在一起,為李溫說話,就是完完全全的為了自己。
“溫卿說的不錯,可是那李溫若有此心該是如何?”
崇禎對於溫體仁對回答也很是滿意,正回答到了自己的心頭上,因為在他看來已經稱帝的建奴才是心腹大患,一個商人現在還排不上號。
只是最近一直有人在傳李溫要造反,讓他也不得不多想。
“皇上多慮了,只要將建奴消滅掉,轉過身來我們自然是想處理誰處理誰!
況且如今那李溫還是一介小商當不得大患!
且臣還有一計策,反正那李溫正在造那銀幣,臣以為也算精美,不若就讓他去造銀幣,只不過要助餉遼東才行!
如此這樣,皇上不需要向百姓徵稅,就可得遼餉,何樂而不為?”
聽完溫體仁對主意,崇禎眼前就是一亮,他之前看過李溫造的銀幣,確實精美,自己還留了不少,現在一聽溫體仁這麼說,確實是一個好方法,暫時就將鑄幣權交給李溫,有了這等權力,想來李溫不會造反,且還有了遼餉的來源,等到消滅建奴,再回過頭對付李溫,自己絲毫不損失!
“溫卿妙策,可是要比那些只知道胡謅亂罵的人強上許多,就如溫卿所言,讓那姓李的掏銀子!”
此時崇禎的臉上才露出些許的笑容,已經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王大伴擬旨,我要獎一獎那李溫!”
崇禎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的走起步來,讓王承恩擬旨,然後派個小太監前往三山所去宣旨。
然後又下了一道口諭,痛斥胡亂編排李溫造反的那些齊楚浙三黨。
崇禎更是喜歡溫體仁來,安排他入閣,準備接替內閣首輔的職位。
而在三山所的李溫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幸運,僅僅花上二百萬兩銀子,卻是有各方人等跳出來維護自己。
有時候利益就是這麼其妙的東西,彷彿沒有任何關聯的兩件事,就因為利益這個詞而牽連到一起。
就像溫體仁為了討好崇禎,也為了自己不花銀子,從而保住了李溫。
不過遠在三山所的李溫也沒有把這當回事,即使崇禎把他當做造反來看待,一時半會也消滅不掉自己,這就是李溫的自信。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