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可以說是明末重要的一支海商,除了福建泉州府在海貿上很是出眾,寧波幫在海貿上也不可小視,幾乎是掌握著江南地區,往來倭國的海上貿易。
寧波幫幾乎是寧波府的全部商戶組織起來的商幫,因為是同鄉組織起來的商幫,團結自不必說,同樣也是很排外。
在大明朝開海禁之前,寧波幫就冒著風險在海上討生活,當時的雙港嶼就是最大的走私基地,寧波幫在其中供貨,大賺特賺,只是後來被毀。
明朝後期隆慶開關,對於寧波幫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因為在海禁政策下,冒著風險出一趟海賺得可是盆滿鍋滿,一開關卻是引得各地商人紛紛出海,自然搶奪了原本是寧波幫壟斷的海外貿易。
不過多年來寧波幫在倭國積攢下了人脈,在開關之後,雖然一趟下來單價下降,不過量加上去,倒也掙得沒少多少。
寧波幫本來海貿做的好好的,可是突然李溫從中插上一腳,引來葡萄牙商人匯聚三山所。
當時李溫也沒什麼政策,說起來就是交易要透過他的錢莊。
寧波幫並沒在意,錢莊在其中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保護雙方的利益,倒也沒引起反感。
雖說是李溫插上海貿一腳,但是寧波幫多往來倭國,而李溫招徠的卻是葡萄牙商人,並未搶寧波幫多資源,因此寧波幫也趁此機會參與進來,順便發了一筆財。
一切的改變都是在李溫要收商稅。
在三山所寧波幫有一個三進院子,當做在三山所的落腳點。
李溫收商稅的告示一貼出來,寧波幫的人就忙碌起來,馬上派人往寧波府送訊息,並同時在各處打聽訊息。
三天之後,寧波幫的大掌櫃來到三山所的據點,召集寧波商人開會。
寧波幫大掌櫃,也就是寧波幫的掌舵人馮繼海,年約四十,正是身強力壯之時,大眼闊面,唇上留著一抹黑胡。
在馮繼海的面前坐著寧波幫,在三山所做生意的一眾商戶。
寧波幫都是大戶,所以說李溫的的稅收政策對寧波幫來說是影響最重的。
這也是為何寧波幫反應這麼大。
“大掌櫃你可是要給想個法子,若是真讓那個姓李的把稅收去,咱們可是少掙不少錢。”
“對,大掌櫃的,一定不能交這稅!”
馮繼海面無表情,伸出手向下壓了壓,止住人們的大叫聲。
“這事要從長計議,急不得,這個姓李的可不是什麼一般人物!”
馮繼海自然知道李溫這個人,在三山所這個地方,應該是沒人不知道他。
“大掌櫃的,要不要找人給那姓李的~”
一個滿臉大鬍子的黑麵漢子,伸出手在脖子下面一劃。
馮繼海搖了搖頭。
“先不說能不能殺得了他,現在儘量不要這麼做,對誰都沒好處!”
馮繼海知道,殺人容易,難得是殺人後的事如何處理。
李溫可不是什麼平民老百姓,他可是有官身的,並且具體背景不知道,貿然出手怕是引火燒身。
所以馮繼海否決黑麵漢子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