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溫還以為說到杜大遠的專業,他能話多些,可還是像個悶葫蘆,蹦出兩個字,之後,繼續看礦石,看地勢。
轉悠了近半個時辰,杜大遠這才開口說話。
“李東家,我看過了,礦石不錯,隨時可煉,只是這山中無多少樹,取炭難些,其他並無難處!”
杜大遠三兩句話,把現在情況說的清楚,然後靜靜的看著李溫,等他拿主意。
作為一個理科生,鍊鐵的理論李溫是知道的,可具體就沒操作過,換句話說用嘴鍊鐵,每人比得過李溫。
“木炭?為何不用焦?”
李溫說出焦字,杜大遠眉毛一挑,眼神中露出一絲詫異。
焦也就是焦炭,在明代時已經有了煉焦的工藝,就是將煤炭乾餾,溫度達到八百五十度以上,就可煉出焦炭,焦炭的溫度更高,燃燒時間更持久,是鍊鐵最好的提供熱量的來源。
“焦,也得煉,也需木炭!”
“我知道,只是在這山中鍊鐵運來運去麻煩,以我之意,反正這山上鐵廠已經荒廢,莫不如在山下尋一處好地鍊鐵,只需把礦石運下山而已,其他東西,也更容易買到,總是要比在這山上鍊鐵來的容易!”
杜大遠聽後卻是沒說話,算是認同了李溫的方法。
李溫知道鍊鐵,還少不了一樣東西,石灰石。石灰石可以幫助使在鍊鐵的時候鐵與雜質更好的分開,所以運輸方便對於鍊鐵至關重要。
在漓渚關附近有個店口鎮,鎮子不大,也幾乎是靠著漓渚鐵礦過活,燒炭送炭,磨鐵沙,或者搞運輸。
李溫看中這地方,交通發達,距離紹興不遠,各種東西運來也方便,所以他就在此處置了一塊地,準備鍊鐵煉焦一起搞。
有銀子就是萬能的,接下來一段時日,李溫置好土地,在當地招起民壯,工錢給的足,還,還管飯,來應徵者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後馬上就修房子,蓋棚子,建高爐,立起煉焦爐。
一時間整個工地惹火朝天,這時候陳俞嗔的貨局大車發揮了作用,一車一車的各種應用之物也紛紛運來。
半個月之後,第一批焦完美出爐,一共差不多上千斤。
有了焦炭,馬上就開始鍊鐵,幾十座鍊鐵高爐紛紛點火,一時間火焰發出的“嗤嗤”聲,伴著鼓風機“呼噠呼噠”聲響徹周邊。
杜大遠在這十一月份,只穿著一件單薄布褂,可額頭依然冒著汗,指揮徒弟帶著民壯給高爐鼓風。
三四天的時間,民壯輪班倒,鼓風機不停,爐中的鐵終於煉成。
開啟爐底的漏門,發著刺眼光芒的鐵水漏出來,如此純淨的鐵水,讓杜大遠很是欣喜,本來李溫言說要加石灰石,他還不解,現在他可是明白,加上那石灰石,鐵質純了很多。
漏出的鐵水不待冷卻,就馬上被轉移到一口坩堝爐中。
坩堝也就是在地上用泥磚壘起一座灶,不過上面放的不是鐵鍋,而是用泥磚拼成的鍋,再抹上耐火泥加上一層鹽,灶下面用鼓風機鼓風加熱。
將新煉出的鐵水放進加熱好的坩堝中,杜大遠手持一根柳木棍,在鍋中不停大攪動,一邊攪一邊觀察著!
這就是在炒鋼!
紅紅的火光,照亮杜大遠的黑臉,粗壯的手臂,持著木棍,不停攪動。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