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十月十八日,紹興府三山所出了一件大事,同商商會正事建立,無煙花爆竹,無鑼鼓嗩吶,更無什麼儀式,只是在三山所百姓不經意間,一塊牌匾掛上舊城駐地的門楣上。
同商商會,以同心協力,共經商事為初衷,實現商事天下大同,商戶共贏之利!
定章程十八章,約則三十八條,以維護商會存在!
大會開了三天,參會的一眾人終於在商會的文字上簽字,算是成功的邁進一步,眾人承認共同建立商會,並且遵守商會上所約定的一切。
在李溫一眾人開著商會的時候,而在不遠的餘姚,一大戶人家也甚是熱鬧。
在餘姚有著四大家族,分別是孫,王,呂,謝。
皆是按各家族出名人的多少排列的。其中孫氏,民間有傳“橫河孫家境,紗帽八百頂”的俏話,可見其聲望有多高,甚至說餘姚孫氏是明代海內第一望族也不為過。
而王氏自然以王陽明為代表,呂氏以呂本呂閣老為代表,謝氏以謝閣老為代表。
這四氏皆為名門望族,餘姚本就是文學大縣,讀書人輩出,文風頗勝,碩儒累出。
除卻四氏還有其他儒生大家族,其中餘姚魏家就是一脈。
過餘姚縣城,向東走就見一大牌坊,寫著儒孝之家,再向裡走,就是魏家大院。
魏家大院佔地數十畝,有東西兩跨院,居中正屋。
在魏家大院中最有無非是魏家學堂了,供魏家子弟上學之用,若是魏家佃戶中有聰慧之子,也可入學,多是伴讀,若是能中個秀才那就另說了。
魏家學堂,無論風雨,讀書聲聲聲入耳,聲聲不絕,也算是魏家的一段佳話。
在魏家的廳堂之中,上位坐著魏家的族長,魏伯嚴。
魏伯嚴今年七十有三,雖過古稀,可人還是很精神,眼中也是目光有神,腰板挺直,面無老態。
在他的左下首位坐著個老漢,年紀也就五六十,看起來比那魏伯嚴還要老上一些,滿臉的皺紋,身子瘦小,更是繁重的農活壓彎的腰。
老漢後面站著個後生,也是農家漢子樣貌,三十多歲,雙手有些窘迫的搓著衣角,兩隻眼睛不知道該往哪裡放,一會兒盯著腳尖,一會兒看著身前的老父親。
在魏伯嚴的右下首坐個年輕人,二十多歲,端坐在椅子上,十分恭敬。
此年輕人是魏家的庶出子弟,名叫魏碩儒,字蘊良,在同輩中學問做的不好不壞,不過倒也是了舉人。
左上位的老漢粗粗喘著氣,老肺的起伏,好似跑上百里的老馬,呼哧呼哧的抖動。
“魏老爺,我那兒手下攢了些銀錢,剛置上兩畝地,所以想著到魏老爺這求個掛靠!”
老漢顫巍巍的一拱手,身子就要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