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往紹興送了趟銀子,半路上救了個叫張殷的行商,李溫也沒在乎,只當是順手而為。
接下來的一段路,李溫也只是與那個張殷簡單聊了聊,並沒有深入瞭解,到達紹興城外拱手告別。
到達紹興時已經是亥時,也就是夜裡十點左右。
城門早就關了,根本無法入城!
幸好陳家在城外有個存貨大院,裡面皆是存放絲布等物,相當於一個大倉庫。
由馮把頭帶著,在倉庫過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張百戶帶著手下離開,而李溫繼續押著大車進城,直奔陳家。
把銀子順利的送到陳家,陳家大哥卻也沒想到一切這麼順利,招呼人趕緊把銀子收起來,李溫本來是要給些利錢,而陳家大哥卻推脫不要,表示也就一天而已,最後怕李溫過意不去,言說再從北面收來皮貨,交個他售賣就行,李溫自然應允。
在紹興沒有久留,李溫打馬趕回三山所。押銀去吳家大院,陳俞嗔沒有跟著,主要是李溫怕鬧起來影響陳家,這次回三山所,陳俞嗔卻是跟在一起趕回三山所。
李溫回去還有很多事要做,主持把新得的土地復耕,趕著機會最好種上一茬秋糧。
同時李溫更是打算,手中已經握著這麼多糧食,再去皮島走一趟,眼看著夏季要過,得多備著皮貨大賺一筆!
回到三山所,穿過舊城,此時舊城牆壁上的泥印記錄著水災來過,倒塌和被泡的房屋訴說著災情的嚴重。家家戶戶都在清理著雜物,熱鬧繁忙,卻不是生意紅火的樣子。
李溫與陳俞嗔穿過舊城,來到店前,眼前的景象卻讓他一愣。
“我們要見東家!”
“我們要見掌櫃的!”
海灘與空地上的災民圍聚在店前,亂哄哄的吵鬧著,這時候已經過了放粥的時間,顯然不是在鬧粥。
李溫帶著疑惑,輕催胯下的雜毛馬,繼續向前走著,災民中有認識李溫的知道他是東家。
“東家回家了!”
如此一吆喝,所有人都轉過頭看著李溫。
李溫騎在馬上,也沒有下馬,分開人群,緩緩騎到門前。
短舌頭趕緊跑過來牽馬,李溫一擺手制止他,沒有下馬,而是依然坐在馬上,手中揉搓著軟鞭。
“你們要見我做什麼?”
人群亂哄哄的,李溫這麼開口一問,靠在前面,距離李溫不遠的一個,頭戴方巾,身穿佔滿泥土闊服的年輕人,看似像個讀書人。
在明代讀書人可是地位崇高,考上秀才就有官府發糧,一天一升米,養活自己勉強夠。
可沒想到一個讀書人也混在災民裡,可見書讀的也不怎麼樣。
這個年輕的讀書人,向前邁出一步,向著李溫喊道:“在下餘姚宋知時,見過李東家,今日為民所請,想見見李東家!”
李溫還想著莫不是這幫人感謝自己?不過看這樣子不像。難道是知道自己有地了,想去給自己種地?
“哦…不知宋先生是秀才還是舉人?”
李溫得了解了解這個宋知時的身份,現在讀書人在普通百姓心中份量頗大,給他點面子也沒什麼損失!
只見宋知時臉色一紅,“不敢稱先生,在下愚鈍,不曾中秀才,還是個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