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不在觀望,轉身再次行進。
孔丘一人周遊列國,若是有洪荒大能在此定然會發覺孔丘身上淡白色儒雅之氣比其出生之時還要濃郁!
孔丘自己之道,漸趨明瞭。
二十三歲之時,孔丘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人。
待到三十歲之時,孔丘已然是遊歷完列國,心中有零散,雜亂的想法。
孔丘回到了原來的地方,開設私塾,一為教授弟子,二為透過教學的方式將自己心中雜亂的想法,系統的完整的梳理出來。
孔丘開設私塾,其原先的弟子也都盡是尋來,在孔丘身邊學習。
春秋十載,孔丘,孔夫子的名氣越來越大,聽他講課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不少王公貴族都慕名而來,專門聽孔丘講課。
孔丘廣收門徒,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孔丘認為,只要有學習意願就應該教育他,不應該分開類別。同時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及特性給予相應的符合他的教育方法及知識。
這一年,孔丘四十歲,不惑之年。
這天,孔丘講完課之後,並沒有離去,而是靜坐了下來,講臺下數千弟子等待著,老師不走,哪個弟子敢先離去?
只見孔丘居於講臺上,周身淡白色儒雅氣息盡出,又開口朝底下眾弟子講授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講臺下三千弟子,聽著老師所說,眼中露出光亮來,心中大有所感,“老師這是教授我們要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不要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孔丘又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三千弟子心中又有所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丘繼續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敏而好學者,不恥下問!”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丘最後一聲是向眾位弟子發問,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
底下三千弟子,七十二位大賢,以及無數王公貴族聽著孔丘所有之話,神情激動,臉色都不由的漲紅,身體微顫。
眾弟子中,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句,“萬世師表!”
三千弟子聽到這四個大字,身體皆是一顫,心裡的激動,似乎是找到宣洩口,皆是恭敬的大聲道:“萬世師表!萬世師表!萬世師表!”
此嘶喊聲,響徹雲霄,震動整個人間界!
這一刻,孔丘身上淺白色儒氣更甚,幾乎快達到了實質化,孔丘緩緩站起身來,掃視講臺下眾弟子,又看向天地人三界,沉聲道:“此為儒道,儒道立!”
“儒道,乃是一道,非教,吾亦不為儒教教主!”孔丘大聲的向洪荒三界昭告!
“轟!隆!隆!”天道回應,天道之音,宛如雷震,在三界中再次炸響,甚至要超過李耳立教之時。
儒道立,整個三界之內,仙樂飄起,祥雲萬道,無盡祥瑞浮空而起!
洪荒三界各路大能,瞧著此場景,心裡再次震驚,“這怎麼可能?儒道建立之勢竟然隱約間有超過李耳之勢?要知道李耳可是太清聖人的分魂,孔丘究竟是何人?他所立儒道竟然能夠與太清聖人分魂立的道教,相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