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毫不掩飾的盯著黎銳崗的眼睛,繼續說道:“如果按照你們電視臺的規定走,你們勢必被其他電視臺壓制,而我就是你們需要找的合作伙伴。
我有錢,也有創意,我缺乏的就是播放平臺,我們兩家可以互補,這個世道就是如此,變則通,通則贏,既然電視劇可以買,娛樂節目為什麼不可以?”
“你們能夠保證節目的質量嗎?如果也是粗製濫造的垃圾,我們是絕對不可能採購的。”
“不需要你們掏錢,也不需要簽訂合約,市場經濟靠的是質量為王,我們提供產品,你們給予你們認為的價值,公平交易。
而且製播分離不是完全的分割,我們可以成立一家影視製作公司,共同投資,互相監督,以各自的資源入股。”
“我們?”
“對,你和我,說句難聽的,逸陽比不得g,但那是我一個人的產業,你g旗下有五千人又如何,你說了算但不代表永遠說的算,公門中人,身不由己。
g也可以適當的參股,前提是我們必須保證絕對的『操』控權。”
李彧迫切的需要打通逸陽與電視臺之間的壁障,他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工作夥伴,但這個夥伴不能擁有隨時踢自己出局的能力。
g是國有資產,鐵打的集團流水的總裁,黎銳崗在任還好說,萬一他走了,以前疏通的關係的關係等於清零。
官場上有兩句話說的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與“人走茶涼”。
這也是李彧寧願與黎銳崗達成合作,而不是勢力更大的魔都電視臺。
看著黎銳崗明顯帶有思索的表情,李彧知道他心動了,如此,繼續加碼就可以了。
“一個好的節目帶來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文化產業的推動,我們做文化產業的目的不單單為了賺錢,而是希望推動這個產業格局發生變化。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停留在產業層面,而是將華夏文化傳播到的全世界。
我們所做得都是『政府』迫切需要做的,只要我們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郭嘉勢必會給予我們優待。
如果我們官方電視臺出去做一些諸如美洲臺、非洲臺落地,人家可能覺得你這是輿論控制,代表官方背景,天然就有牴觸。
我們可以成立屬於華夏人的文化基金,然後買入海外那些經營不善的電視臺,例如默多克的星空傳媒,這樣質疑聲音就少了許多。
我們可以讓政服看到在境外推廣‘華夏文化’的需求,完全可以透過市場化手段完成,這就是官方一直在強調的傳播華夏文化需要‘借船出海’。
這是我們想要的故事,也是『政府』想要得故事,更是對整個行業乃至華夏都有幫助的故事。
到時候你身上揹負的‘光電的罪人’算什麼,我們將是華夏民族的功臣,既然蝴蝶都能扇起一場海嘯,我們憑什麼不能夠改變世界。
或許十年、二十年或許我們一生都完不成,可我們種下了一顆名為‘希望’的種子,早晚有一天它會破土發芽。”
李彧講完了,黎銳崗卻沒有回應,或者說李彧展現的藍圖對他的衝擊力太大,他需要好好的斟酌。
這不是過家家的遊戲,也不是拍戲可以ng,他的一個決定可以影響很多人的一生。
李彧也不急,他相信對方一定會明白的,或早或晚而已。
因為李彧說的本就是原時空的黎銳崗在堅持行走的道路,李彧現在所做的,不過是提前把他心中的猛虎給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