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人,您怎麼了?”,主考問道。
“主考大人,本督想問你一件事情,你為什麼要選這個叫陸心的學子為榜首呢?”
“回大人,下官仔細稽核過,這位學子的《唐詩宋詞》、《論語》和《經史》不僅無一錯漏,而且她的《策論》文章也非常好,可以說眾學子中的佼佼者。”
“哦?今年《策論》的題目是什麼?”,陸鳴又問。
“《平寇論》,也就是根據倭寇進犯雲國這件事情各抒己見,陸心的答卷很符合實際和大局觀,故而選為第一。”,主考如實回答。
“陸心的《平寇論》是怎麼寫的呢?”
“論一,《孫子兵法》雲:“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若想平定倭寇,應當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說得好,引經據典,切合實際,說得有道理!”,陸鳴輕輕點頭。
主考繼續說道:“其論二,若想攻其心志,應當以雷霆手段對倭寇的軍心和士氣造成打擊,讓倭寇恐懼雲國的軍威,讓倭寇聽我雲國之名便聞風喪膽,讓倭寇未戰先怯,如此一來,攻城掠地將無往不利。”
“其論三,打敗倭寇收復失地並非朝夕之事,朝廷不僅要派任能征善戰的武將,還要推舉出善用謀略的人來號令三軍。”
“各州各府的首要任務並不是急於收復失地,而是要先鞏固自己尚未攻破的城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先以謀略攻其心志,再以武力攻其城,只要雲國的讀書人和將士們齊心協力,有朝一日定能驅逐倭寇,還我雲國河山。”
“陸心的《平寇論》大意就是如此,她的‘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符合兵法之道,而且也是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這篇《平寇論》甚至可以當成一份奏摺呈上金鑾殿。”
“至於其他學子的文章其實也寫的非常好,但是他們都改不了平常裡寫詩作詞語出驚人且又口氣極大的習慣,所以沒把握好分寸而偏離了現實,所以下官才選她為澎州的頭名解元。”
“原來是這樣,我能否看看陸心《平策論》的原稿,以及其他人寫的《平寇論》呢?”
“當然可以,請大人過目。”
主考立即拿來其他幾份文章,遞到了陸鳴的面前。
陸鳴先看陸心的《平寇論》,她的字跡陸鳴很熟悉,所以看起來會更快一點。
他已經成為天賜翰林,所以也可以做到一目一頁的速度,而且基本不會錯漏。
不多時,他就瀏覽了十幾篇《平寇論》,都不如陸心寫的《平寇論》要好。
“大人對下官的排名可有異議?”,主考問道。
“並無異議。”
陸鳴說道:“天亮之後,我們就按照這份單子的排名公佈金榜。”
“是。”,主考輕輕點頭。
陸鳴打了一個哈欠說道:“就快天亮了,咱們趕緊忙完最後一件事吧!”
喜歡聖道讀書人請大家收藏:()聖道讀書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