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忍不住驚叫道:“怎麼可能,作者居然只有26歲!”
“26歲能寫出這麼好的書法?”
“要是倒回去100年,倒有可能出現這種年輕人,但現在年輕人都這麼浮躁,年紀輕輕就練出這種書法,就太不可思議了。”
“是啊,我看著書法都差不多是大師級的了,怎麼可能是出自一個26歲的年輕人之手呢?”
“會不會是找人代寫的?”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這怎麼可能?”立馬有人反駁,“但凡獲獎作者,前來參加頒獎典禮和交流大會時,都要進行現場創作的。要是作假,到時候一落筆就露餡了。”
“是啊。而且這作品是劉國維推薦過來的,劉國維也不是那種人。”
“……”
幾位評委正在爭論不休,張行之忽然伸出了手,讓幾人都靜了下來,這才道:“不要爭了,這幅書法確實稱得上絕佳,不要說比你們,就算是與我的書法相比,都不差太多!”
一聽張行之這話,頓時大院裡一片寂靜。
其他評委雖然知道張行之對這幅書法評價高,卻沒有想到評價這麼高,居然都和他自己的書法相比了。
這時張行之接著道:“好了,我會向組委會申請,這次我們書法組就只取這一幅作品。到時候,我倒是要好好的考較一下這個叫做劉猛的年輕人,看他是不是真有寫出這幅作品的實力!”
聽到這話,其他評委不由面面相覷——只取一人?這也太誇張了吧?
不過沒有人敢反駁張行之,因為和張行之前面說的不取一人相比,只取一人,他們也勉強能夠交差了。現在,就看組委會那邊怎麼說。
幾天之後,全國青年書畫大賽的書法組、國畫組、書畫組前十名都選出來了。當然,書法組因為有張行之在,只取了一幅作品。
此時,大賽組委會的3位委員正在為這件事頭疼。
其中一位委員翻看著國畫組和書畫綜合組的前十名,忽然眼中露出訝然之色,道:“你們看這國畫組和書畫組前十名的名單。”
其他兩位委員聞聲立即過來觀看,掃了一遍,頓時眼睛都定在了某個名字上。
“看來這屆大賽要出現一個大才子呀。”一位評委道。
“我們大賽就需要這樣光彩奪目的大才子,也只有這樣的大才子,才能擴大我們這次大賽的影響。依我看,不如就依了張老的建議,藉此將這人立為一個典型。”另一位評委道。
“我讓你們看,就是也有這個想法。”最後一位評委笑道。
……
轉眼間就到了4月25日,全國青年書畫大賽的結果公佈了。
作為一個舉辦多年的全國性書畫大賽,青年書畫大賽的獎項含金量十分的高,基本上,每年都可以造出一批出名的書畫愛好者,甚至將來的書畫大師。
雖然參賽資格受到限制,但仍舊有不少的書畫愛好者想方設法的求得了推薦,參加了這次大賽。精心創作之後,等待的就是這一天——只要能夠進入小組前十名,就能一舉揚名!
三個小組之中,以書法組的參賽人數最多。然而,在這一天許多有相當把握進入前十名的參賽者,都沒有收到組委會發來的簡訊通知。
好在大賽有個名為“中華書畫”的官網,於是這些落榜者就上網檢視,進入前十名的作品到底有哪些,是否真的比自己的作品質量好。
朱苪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朱苪是甌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一名大四學生,同時又是學校的校花,不過她平時沒什麼其他愛好,就是喜歡傳統的文藝,比如書法、國畫等等,所擅長的就是書法,並且拜在甌州一位書法大師馮載的門下。
她的書法作品就是由馮載推薦過去的,當時馮載就說,她的作品至少進入這次書法組的前五名。
因為之前馮載當過好幾任書法組評委,預測應該是很準確的,所以直到25號之前,朱苪都非常自信能夠進入書法組前十。哪曾想,25號等了大半天居然就是收不到組委會資訊。
忍不住,她就登陸中華書畫網,進入全國青年書畫大賽頁面,檢視書法組的獲獎作品。
這一看,朱苪立馬就呆住了。
因為頁面上書法組的獲獎者只有一個叫做劉猛的人,即是第一名,也是最後一名。
回過神來,朱苪當即就怒了——這什麼意思呀?難道這個劉猛之外,他們這些人就沒有資格進入前十名麼?
中華書畫網是有專門的討論區,也即是論壇,氣憤之下的朱苪,立馬就進入了論壇,準備對大賽組委會和書法組的評委們口誅筆伐。
她先瀏覽了一番討論區,果然發現上面絕大部分都是討論這次書法組奇怪的獲獎人員名單的。很多人都是和她一般,氣憤不過,在這裡質問組委會和書法組的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