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個女孩,還有調查此事的人...”
太子妃不由倒抽了口涼氣,其實一開始作為一個母親,太子妃也有這樣的想法,她希望把這流言掐滅在萌芽裡。可事後想想牽連的人太多,而且也不一定能隱瞞得了。
故而也放下了這個想法。
但她沒料到聖上會有這樣的想法,太子妃不由疑惑問道:“既然父皇相信明宣的身世,那為何還要這麼做?”
太子妃相信,若是聖上執意這麼做,肯定能隱瞞不少人。
可問題是眼下有不少人知道了此事,不說別的,太子的手下,為了調查這事,可是費盡了心思,若是聖上要封口,太子這麼多屬下的性命難道就不要了嗎?
若是因此而封口,知情的人豈不是對太子和明宣心涼,這樣一來,太子的地位怕是要受到衝擊。
而且太子妃從太子這裡,知道的事情越多,越相信此事隱瞞下去,沒有好結果的。
太子妃像她的母親,潯陽郡主一樣,手段凌厲,酷似男兒。故而也當機立斷,對太子道:“此事不能封口,對誰都無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子即使清楚自己妻子的為人,見她如此果決,也是嚇了一跳,他之所以和太子妃說,就是擔心太子妃會有其他的想法,贊同建元帝這麼做。
可太子本身卻不想,一時之間,太子對太子妃的心智有了更清楚的瞭解。更甚者,有了一絲忌憚......
太子妃似是沒察覺的太子眼神的變化,只繼續說道:“殿下,此事不能瞞著明宣了,明宣那邊,若是被人鑽了空子,即使明宣聰明,但萬一有人哄騙明宣,明宣不一定能識破。”
太子聽了點了點頭,道:“太子妃說得對,我這就讓人把明宣帶來。”
太子妃察覺到太子有些疏離的態度,心中既難過又惶恐,但出於不想失去尊嚴的想法,太子妃強撐著一張端莊的臉,不肯做什麼舉動,像太子低頭,表示自己的無害。
太子妃從小養尊處優,父母恩愛,沒有妾侍,母親出身尊貴,教養她時,從不會遵從那套所謂的三從四德。
當初明宣被孫氏那般教養,她未嘗沒有察覺到端倪,可她其實也有推波助瀾。不是贊同孫氏的想法,而是希望孫氏的事情鬧大,同時利用明宣的處境,引得太子對孫氏那套想法的反感。
太子妃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作為是不是被明宣猜到了,自那開始明宣對她雖還親近,但到底不如太子。
可太子妃不願後悔,她有自己的驕傲,只是覺得對不起明宣,太子妃覺得自己心性有些涼薄的,即使是對待骨肉至親,也不是全心信任。
太子並不知太子妃心裡在想什麼,但是在看見太子妃一副臉色發白的模樣,但卻強撐著,心裡也不太好受。
其實他和太子妃有過一段很甜蜜的時光,但是漸漸磨合下來,太子也不得不承認,天性要強的太子妃雖然十分吸引人,但並不是大眾意義上標準的當家主母。
太子恍惚記起自己選妃時,母后問他的話,母后告訴他,天家皇子選妃,除非他只當一個尋常宗室,可以和妻子鶼鰈情深,一生恩愛。
可若是他有野心,這些都和他沒有緣分。並非是要求他不能獨寵一人。
而是女子的心裡能夠容納的很小,未必是女子天生就有這麼大的眼界,可是這個世道女子本就生存不易,即使出身官宦貴族家庭,女子的地位也仍需要依附於男子,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赤裸裸的表現了其本質。
女子因為這個世道的侷限,不能像男子一樣,能夠肆意遨遊。只能緊緊抓牢,能夠抓牢的東西。
一旦女子嚐了情愛,就只能抓住她所擁有的,但男子不同,外邊的繁華世界,功名利祿都在誘惑著他們。
若是讓一個女子嚐到了情愛的滋味,偏偏男子的世界這麼大,根本不可能困守原地。給了人希望之後,又把希望收回去,何其殘忍。
而太子妃雖然心性堅韌,雍容大氣,尋常男兒也比不得。可正是因此,太子妃付出和得到的東西差的太多,遲早有一天會冷了心腸。
當時太子心中只覺得找到了心心相印的伴侶,可如今這麼多年,太子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母后說的話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