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在江陵城登高望遠,見北大營化為灰燼,西魏大軍舟船人馬洶湧而上,終知危境。裂衣為紙,親書援信,命使者火速遞往建康王僧辯處。信中言,吾已至將死之境,公可來矣。蕭繹使者出城不到一日,西魏大軍就已四面合圍江陵。江陵與外部資訊自此斷絕。此是十一月十五日。
援兵中最先趕到的是屯兵巴陵,鎮守湘北的任約。隨後是信州刺史徐世譜趕到。此時江陵已被圍,兩部人馬便在長江南岸紮營修堡,觀望等候其他幾路援軍。此情此景,竟恰如當日建康被圍,交通斷絕,十數萬援軍隔岸觀望。彼時圍建康之敵是罪犯與北奴組成的賊眾,而此時圍江陵之敵卻是北朝重甲精銳之師。便是江陵堅固為江南絕壁,在北軍日夜猛烈攻擊下,也已千瘡百孔。
此時江陵城內見無一援軍到,只能拼死守城。胡僧祐退回江陵後,便被委任為守城主帥。胡僧祐冒著暴雨一樣箭陣與冰雹一樣的流石,往返四門指揮。當時,夏侯雲重帶領五千甲士守西門安津門,朱買臣守衛南紀門,王褒督戰北拱極門,降將謝答仁守衛東安瀾門,王僧辯之子王頡守衛王城。
江陵城門之上,箭如暴雨傾瀉,亂石崩雲,火球如隕,蒼穹變色,江水嗚咽,如末日之景。江陵守城軍士的防盾殘損更換數批,最後只能舉著門板為盾苦戰。主帥胡僧祐自遠安門前往西津門督戰途中,被數支流矢射中頭顱而死。胡僧祐死後,蕭繹急派王僧辯之子王頒為帥,統禦六門,然而守城將士愈加慌亂。
此後不久,西津門守將夏侯雲重命親兵開啟內外兩層城門,西魏大軍如洪水洩地,湧入城中。夏侯雲重上馬彙北魏兵,欲往內城,被身側副將朱則砍於馬下。朱則梟其首,提其頭,在亂軍中殺出血路,前往王城報信。而此時,西魏大軍已入內城,大砍大殺,已勢不可擋。
蕭繹在莫還宮東閣竹殿高樓上觀望四門,只見白雪皚皚,北軍黑甲如林,火球火箭如天降火雨般落於城內,南朝將士紅血四溢。蕭繹長嘆道,天將亡我,今必敗矣!伴君身側的近臣嬪妃聽此喪氣之言,皆戰慄哭泣。不久,朱則提夏侯雲重頭顱進王宮,趕至東閣竹殿。擲頭顱於階下,奏報道:“夏侯暗降北賊,開啟西門。末將已砍其頭顱。但賊已湧進外城,外城六門不能保。請陛下快於王城佈防。”眾公卿皆驚恐失色,只蕭繹面色木然,並不發話。
時南城鎮帥朱買臣等聽聞西城門異破,不但不調整兵力堵截西城魏軍,反而拋下南城眾將士,逃回王城。南城很快被內外聯合攻破,守城將士盡數死於城牆上下。南城破後,東城亦被尖利軍艦攻破。只剩王頡守衛王城與王褒督戰的北門還在已手。很快王褒亦放棄北門,撤回王城。
朱買臣、謝答仁、王褒等陸續退入王城,趕來東閣竹殿。眾人在殿中爭執,王褒、朱買臣等建議遣使送質出王城,向北魏求和。謝答仁、朱則等建議將王城中所有男丁集合起來,守城待援。
蕭繹端坐於殿中只沉默不語。良久,卻傳命內侍將宮內所有女眷請至東閣。時披香臺夫人小王氏在旁伴駕,便從旁道,夏侯逆賊反叛,其妹拘於北苑,其弟居於王城,應盡拘來。蕭繹聽此言,便命內侍去將此二人也一併帶來。
很快,莫還宮中有職妃嬪、有幸女眷及公主王女等俱帶至東閣書殿。戰戰兢兢坐於西堂中,蕭繹亦於上首閉目端坐。片刻後,有內侍回,夏侯雲重之妹已帶到。皇城內大亂,其弟不知所蹤。蕭繹眉目不抬道,關入東堂。
夏侯籠華被踉蹌拖行,不知何往。耳中聽遠處廝殺聲震天,近處卻雅雀無聲,只覺不詳,遂高聲道:“江陵未至絕境,皇帝何故殺我?”
旁邊有聲音道:“汝兄夏侯亂臣賊子,暗投北賊,開啟西門,使城池失陷。我已砍他頭顱,汝亦同罪。”
夏侯籠華震驚失色,激烈掙紮,口中道:“你是誰?你胡說!我兄長不會死!”
朱則拾起夏侯雲重首籍,示意籠華道:“末將朱則,隨他出生入死數年。未想他會成為叛賊。我對不起他,可對得起南朝。你兄長首籍在此,你莫徒勞掙紮。”
夏侯籠華伸出雙手摸索,朱則才知其為盲人,遂將首籍遞於她手。
籠華觸手顫抖,仍堅決接過,雙手細觸其面龐,知是兄長,抱之在懷。那內侍上來拖她上竹殿,她亦不再掙紮,只牢牢抱住頭顱。血流染一身,慘不忍睹。隨後,夏侯籠華被關於東堂。
不久,有王頒身旁甲士浴血來報,說王城危急,恐不能守,王帥與城共存亡,望陛下早做突圍打算。謝答仁、朱買臣等急奏道:“城破後必大亂,我等護陛下簡裝騎行突圍,此時黑夜,可趁機渡江。南岸必有我援軍接應。”
蕭繹卻從西堂中走出,命內侍將東西兩庫俱鎖住。又命內侍將早備好的油潑於門窗,時西堂女眷已聚於門前,驚恐哭叫哀求。旁邊眾臣紛紛跪地,戰慄勸阻。蕭繹只命內侍執火把點燃,見有欲上前阻止者。蕭繹拔出長劍,任意揮砍,舉止似狂。
火勢很快猛烈起來,東閣竹殿俱是竹木易燃之物。所藏書簡,亦是易燃竹木紙張。很快,東西兩庫火勢不能控制,熊熊燃燒,迅猛吞噬。鎖於西堂女眷嚎哭慘叫不止。蕭繹手持劍揮舞中,砍到廊柱,劍身折斷。他執殘劍於火中大笑道:“我飽讀詩書,才至有今日之禍。書毀劍斷,文武俱廢。與其受賊子辱,不如葬身於火海。”遂擲殘劍,投奔火中。身旁眾臣不顧一切,一擁上前,將他拖出殿外。而東西兩庫,在烈火中逐漸傾斜倒塌。有部分女眷自門窗逃生,然而大多數葬身於火海。
夏侯籠華臥於東堂中,只覺周遭俱是烈火,身體發膚灼燒劇痛,她卷縮著身體抱著夏侯雲重頭顱。生前最後一念是,我已經歷這一切,阿彌陀佛……
五裡雕廊畫棟,殿宇重重。十四萬書卷,浩如煙海。頃刻間灰飛煙滅。書籍如寶璽,同為華夏心血嫡脈,自上古經歷重重劫難傳世。自夏商周天下、傳至於列國,再歸之於秦。在秦兩世血與火中,傳至漢。漢末亂世,重歸於魏晉。後晉五馬南渡,使華夏文脈渡於江南。於江南歷經晉宋齊梁四朝,終於江陵。從此,前時孤本湮滅,尋常書籍亦成後世孤本。書籍一如寶璽,歷經劫難,不為何人所有,只為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