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嚥了下口水,追問道:“潘阿姨有女兒嗎?”
“有啊。”林薔點頭,“我去潘阿姨家裡的時候見過幾次,她女兒比我還大幾歲吧。好像還有個兒子?但是我沒多問過,也沒在她們家裡見到過。”
比林薔還大?那跟勺勺的年紀對不上。
林蓁覺得自己有點疑神疑鬼了,她愣愣地點頭:“這樣啊。”
“中秋節的時候你看到的那兩箱快遞,就是潘阿姨寄的。”林薔回憶起這件事,補充道,“潘阿姨對我們挺好的,她的照顧都很點到為止。”
梁婧死後,林書群照顧了她們一段時間,但也沒有多上心,因為他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另娶計劃。
待到林薔上大學,他斷了給林薔的撫養費,林蓁的還照舊,但姐妹倆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潘阿姨是在林薔讀大學之後才重新聯絡到她,給予了林薔一定程度上的物質支援,並且堅稱那些錢是借給姐妹倆的,之後還是要還的。
一直到林蓁上大學之後,她才從給錢變成了寄特産、月餅這類東西,慢慢減輕林薔的心理負擔。
林蓁一直都不知道這些事,林薔沒有告訴過她的打算,但如今她主動提出要跟她一起回引溪,又問了潘阿姨的事,林薔覺得告訴她也無可厚非,反正那些錢她這麼多年也已經還清了。
她只是想讓林蓁知道,她從來不欠誰的。
林蓁聽完這些之後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重新開口:“姐,潘阿姨真的沒有小女兒嗎?跟我差不多大的那種?”
“潘阿姨就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女兒自己都生小孩了呀。”林薔還是不知道林蓁為什麼在糾結這個,“不過她兒子好像和你差不多大?我沒什麼印象,去潘阿姨家裡她也不會主動和我說小孩的事。”
林薔知道為什麼潘阿姨幾乎不和她提自己的小孩,因為提自己的小孩時她是以媽媽的身份在談論。
比起“其他人的媽媽”,在林薔面前,潘阿姨更願意做“林薔媽媽的朋友”。
林蓁垂眸,在心底組織了一會兒語言後才把這件事告知了林薔。
林薔的心情從一開始的“我妹還會打遊戲呢?”到“我妹打遊戲居然還能賺錢呢?”再到“我妹打遊戲居然還能認識新朋友呢?”,到最後她的心裡已經全是“蓁蓁蓁蓁我的妹妹怎麼這麼辛苦啊”。
“姐,所以你覺得我要不要問一下呢?”林蓁講得口幹舌燥,也沒察覺姐姐的心理和眼神變化。
林薔倒是覺得這只是一個巧合而已,畢竟這個名字也不是很小眾,姓潘的人很多,麗靜這兩個字雖然有一點年代感,但也不代表沒人用。
“你直接打個電話過去問唄?反正你能確定對方是個女孩,你們又認識的話打個電話過去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林薔提出這個建議後聽到安安在房間裡喊自己,快步起身,“我去看一下她。”
林蓁聽著臥室門開啟又關上的聲音,在冷靜了幾秒後點開了手機裡的支付寶。
支付寶內建沒有電話功能,但好友是能看到賬戶名稱的,大部分人的賬戶名稱就是註冊賬號的手機號碼。
林蓁把那串號碼輸入到了手機撥號鍵盤裡,連續核對了兩遍之後才深呼吸一口氣,撥通了這個電話。
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緊張,很大機率勺勺和潘阿姨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或許真的只是一個意外的巧合。
但林蓁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非常非常不對勁。
電話那頭嘟了幾聲,很快就被人接起來。
是一個男聲,他說:“喂?”
林蓁垂下眼睛,左手握緊,長長了的指甲在手掌心留下幾道月牙的形狀。
她看著自己的手心,聽到對面有些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
“喂,您好?哪位?”
林蓁掛掉了這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