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可能也感覺到有點尷尬,沒待多久離開了。
他們走了很久,陳落看到那倆母女情緒都沒緩過勁,一直很低落。
陳落深切地感受到,探望病人也是一門學問啊。
給病人和家屬幫忙,前後忙活,帶飯買東西,這可能是最好的幫助。其次,給病人和家屬以安慰,讓他們心情好一些,這應該是第二級的目標。
如果這些都做不到,一點忙幫不上,反而讓被探望的人心情更差,更難過,那真是來了還不如不來。
不過,現在很多人去探病,本來也是去打卡,就是不得不去,那就走一趟,打一次卡就算完成任務。
陳落晚上給曉星打電話,曉星在電話那頭雖然很剋制,但是能看出來特別高興,曉星依舊是週六半天課,陳落問她中午回家想吃什麼菜,曉星那小嘴甜的,直說媽媽做的什麼菜都是最好吃的,做什麼都行,少做點,媽媽別太辛苦了。
聽得陳落心花怒放,又暗嘆這孩子真懂事。
陳落晚上刷了很多影片,既然孩子說做啥都行,那就挑幾個自己喜歡的菜吧,也犒勞一下自己這飽受摧殘的胃,話說這醫院附件的快餐真的是吃的夠夠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還不到8點,3床老爺子的弟弟弟媳來了,也都是年過六旬,給母女倆帶了早餐,母女二人看樣子也沒什麼胃口,但也吃了點。
弟媳跟自己的嫂子聊天,突然,3床病人的老伴對弟媳說:“昨天,姑奶那邊兒子女兒來了,說我們應該提前準備好壽衣,你看呢?”
女兒馬上轉頭看著自己的母親,沒想到自己的媽媽突然提起這件事,不滿的叫了一聲:“媽!”
她的媽媽指了指自己的女兒,繼續跟弟媳說:“她不願意,她總覺得不吉利,我想問問你們的意見。”
弟媳很聰明,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估計母女倆人意見有分歧了。
她馬上對著侄女說:“這沒啥不吉利的,真的,你想錯了,這反而是一種辟邪,是一種沖喜,備下這個對病人是好事。”
女兒愣了一下,一臉不相信的問:“真的嗎?”
弟媳馬上說:“真的,我媽媽今年90多歲了,60歲的時候,她就給自己備好了壽衣,現在那壽衣都放了30多年了,我媽身體還挺好的。古時候,大戶人家就講究,活著的時候就要準備壽衣、棺材這些,這對活著的人是好事,不是壞事。”
女兒聽了之後,明顯有些動搖了,弟媳自己母親的事例太具有說服力了。要是真的對父親有好處,那寧可信其有了。
母親看到女兒的神情,知道她已經不再那麼反對了,於是岔開話題跟弟媳聊別的,讓女兒自己慢慢想清楚。
陳落知道她動心了,人在這個時候,就會無比的相信運氣和很多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要說這個能給親人帶來好運,那就必須試試。
這時候新進來的那對樂觀的父女倆開始跟眾人告別,說病人心衰打了強心針,經過搶救後,現在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了。
那對父女依然是說說笑笑,走之前還跟大家都送上了誠摯的祝福。陳落看了看周圍,周圍的人都在為他們高興,但那種羨慕的眼神完全沒法掩飾,陳落覺得有好幾個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這時候,朱阿姨來了,跟陳落聊了兩句,就讓陳落趕緊回家休息。陳落拎著自己早就收拾好的行李,跟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家屬說了再見,就離開了醫院。她早就計劃好了,先去家附近的菜市場採購,然後回家準備好午餐食材,再去接曉星。
走出醫院,走進地鐵站,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樣鮮活,有結伴而行有說有笑的,也有面無表情刷手機的,有在地鐵上睡覺的,還有孩子的嘰嘰喳喳說話聲。
還有很多商場外面已經放置了裝飾很美的聖誕樹,還有很多漂亮的燈飾閃閃發光,節日氛圍十足。
陳落感覺來到了一個正常而又光怪陸離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沒有生命之憂,都好好的活著,總有閑暇時的小確幸,還會有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的嚮往,對聖誕節的期許,每天操心的無非就是溫飽、學業、工作,或者愛情。<101nove.u門口,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在嘈雜的時候全是大喜大悲,情緒大起大落,而且大悲遠比大喜多得多,每天都能看到哭泣,喜悅太少。每天想到的都是親人能不能活下去。
陳落想到了關於“壽衣”的這件事,陳落一開始和3床的女兒看法是一樣的,就覺得這個東西不吉利。3床的女兒避之如蛇蠍,恨不得這兩個字提都不要提,陳落非常理解,親人躺在icu,所有一切跟死亡相關的詞都是不吉利的,所以千萬不能提。但後來一聽這個成了沖喜,還是吉兆,陳落將心比心,估計3床的女兒會趕緊備上了。
唉,在醫學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只能寄予希望於這些了。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那麼多在寺廟燒香拜佛、磕頭長跪不起的人,誰知道是不是家裡有一個這樣的病人呢?
在你已經沒有任何辦法的時候,只能把希望寄託給神明和信仰了,只能無比的虔誠跪拜,越虔誠就覺得自己越盡力,因為你別的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