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一聽,很淡定地說:“別這麼傷心,這都是命,盡力了就行,真沒必要難過。“
3床的女兒沒吭聲,陳落心裡吐槽:這老頭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說不難過就不難過啊,自己的親人危在旦夕,難過沒必要就可以不難過嗎?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嗎?
陳落心想這老頭真不著調,淨說些沒用的,不過他們家心態倒是控制得挺好,父女倆都跟沒事人一樣。估計3床的女兒也覺得沒啥可跟這老頭說的,就沒接話。
老頭接著說:“我已經快70歲了,我就跟我女兒說,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盡力了就沒有遺憾,沒啥可傷心難過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我如果沒了,我就希望我女兒能開開心心的送我走,別哭哭啼啼的,她難過我也鬧心。“
看這老頭確實也是好心,3床的女兒回應說:“唉,我明白您說的意思。但是我爸身體特別好,我真的就想著讓他進醫院調理一下,我沒想到會這樣,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給他插了管,如果我爸真的就這樣沒了,我連他最後一面也見不上,他連一句話都沒留下來。“
說完,3床的女兒眼淚就有點控制不住,聲音也有點哽咽。陳落在她身邊,眼圈也有點濕潤了。
老頭一聽,說了一句:“姑娘啊,你這麼想,萬一你爸沒了,你就當你爸出車禍了。“
啥?!陳落差點沒忍住驚撥出聲,心裡想,還能這麼勸人。
3床的女兒也愣住了,抬起頭呆呆地看著那個老頭。
“真的,你就這麼想,你就權當他出車禍了,那樣你心裡就會好受一些。你現在試試。“老頭接著勸。
陳落自己也試著代入了一下。看得出來,3床的女兒也在思考代入這個事。
試完,陳落驚著了,別說,還真的會好一些。她看了看3床的女兒,看見她的眼神也是那種有點震驚,估計也發現這麼想真的會緩解情緒。
是什麼原因呢?陳落思索著。
想了一會,陳落覺得原因是這樣的:如果是因為車禍而亡,好像所有責任就成了別人的了,你同樣會傷心難過,你還會有恨意,而不會有自責。因為死亡跟病情無關,與照料無關,與經濟條件無關,跟自己的所有決定也無關。
但,話說回來了,這只是假設啊,實際也不是車禍啊。
這位大叔繼續聲情並茂地勸說,陳落和3床的女兒呆呆的聽著,這時,大叔的女兒過來了。
大叔的女兒笑眯眯的對3床的女兒說:“你爸的主治醫生我剛才看到了,就是上次給我媽治病的那個醫生,那個醫生很厲害的,你放心,他給你爸治病,你爸好轉的機率會大一倍。’
“真的嗎?他那麼厲害?他給你媽治的很好嗎?“3床的女兒一下子激動了,感覺有點抓住救命稻草般的著急的問。
“是的,我媽上次在裡面就呆了一晚上就轉到普通病房了。“女兒依舊是滿臉的笑容,完全看不出來媽媽還在icu裡搶救。
陳落忍不住問:“你媽媽以前也進了icu呀?“
女孩笑著說:“我媽第一次心衰進icu是5年前了,每年都得進幾次icu,今年這就已經是第4次來這裡了。所以,我們都坦然面對了,盡到全力就好,沒必要太難過,雖然我媽還年輕,才60歲,但她這個病就是這樣,即使她離開了,我們也都有心理準備。“
陳落看著女兒的笑容,心裡想,原來是這樣。想她媽媽第一次進icu時,她肯定也是難過哭泣,但隨著一次次的重複,眼淚估計也流幹了,後來次數多了就成了一種習慣。
每次她的媽媽一出事,就往icu送,然後就是等待醫生的通知,這麼多年都還不錯,每次都轉危為安,順利的轉入普通病房。
要是每次都為這個事哭泣難過,那估計誰也做不到。一年好幾次,神經都被鍛煉的極為粗大。
習慣真是一個很可怕的事。
原本無比重大的事,本來可能讓你萬念俱灰悲痛欲絕,或者激情四射熱情洋溢,或者激動萬分難以自持,但事情一旦不停的發生,成為習慣,這些情緒都會被消磨掉,你的內心波動會越來越小,然後會變得麻木,會變得平靜的接受一切。
在聽了這對父女的情況之後,大家看著他們倆一直在說說笑笑,大家也都能理解了。
除了次數多了,能夠坦然面對之外,過往的經歷也讓他們培養出了樂觀的情緒。他們對病人後面的情況充滿信心。
這種自信似乎也感染到了周圍的人。起碼3床的女兒情緒明顯緩和了,不像以往那麼緊繃了。可能女孩口中主治醫生的過往履歷也讓她增強了信心。
下午朱阿姨來了,絮絮叨叨的跟陳落說,自己買了老母雞,準備過兩天給女兒燉雞湯補補,說這個週末,女婿也會來看女兒。
陳落挺為她高興的,女兒從病危進icu,經歷轉院插管,從昏迷人事不知,到現在慢慢的恢複了健康,即將出院,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事更開心的了。
探視完病人後,朱阿姨開開心心的走了,準備明天帶著打磨細碎的蔬菜粥中午之前過來,給女兒送飯,明天中午女兒就可以拔掉鼻飼,嘗試自己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