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在這亂世,坐不穩...亂世,當屬梟雄...”
亂世出梟雄,此話不假。
民國初年的中華大地上,更是的的確確地印證著這句話。
同盟會、共進會、光復會、華興會等諸多反清革命黨經歷長達十餘年的不懈鬥爭,終於在中華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陣反清浪潮,成功推翻了統制中國一千多年的帝制,推動中華文明向著更新更強的民主富強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但是,初生的中國民主團體對強權的妥協,和對袁世凱為首的舊式軍閥的抱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慢慢地將這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了。
民國元年的春天,本是永珍更新,春回大地的時節,但對於全國各地的革命黨來說,勝利的喜悅的卻並沒有持續太久。
孫中山卸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同盟會在宋教仁等人的主持下,聯合眾多民主政黨,推動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的程序,試圖利用中華民國國會兩院制的設定,從政治層面,來制約袁世凱這個手握重兵又坐擁總統之位的梟雄。
革命黨人,漸漸喪失了對革命軍的把控,隨著中華民國的成立,遵循袁世凱這個民國大總統的軍令,各地革命軍陸續進行整編,投機派舊式軍閥漸漸重新上位,袁世凱為首的北洋系,漸漸把持了各省軍政大權,源源不斷汲取財力物力供養真正的袁氏嫡系:北洋六鎮。
在河南,作為袁世凱的老家,也是當時中國尤為重要的糧倉,煤炭大省,兵源大省,身為河南都督的袁世凱嫂弟張鎮芳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盡極盤剝之能,一時間,民聲哀怨,群盜並起,中原大地竟呈現出無縣沒有匪,無山沒有賊的亂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對於飽受苛政摧殘的中原百姓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對於本就舉步維艱的中原商界來說,更是滅頂之災。
這一點,身在賒旗鎮的張堂文,體會的,要更加徹底一些。
賒旗鎮山陝會館中,張堂文和滿座的西商,都愁眉苦臉的面面相覷,偌大個會客廳中,鴉雀無聲,這般沉悶的氣氛,卻是自清末捻軍犯境之後的第一次。
張堂文枯坐會首的位置上,看著廳中的青石板磚面,嘴中卻是默默地在品味著茶葉的苦澀。
日薄西山,就連這入口的茶葉,也從極品明前毛尖,變成了不知哪年的陳茶,各家商號都是比著叫窮,會費也兌的不及時了,茶葉,自然也就買不起好的了。
張堂文望著廳外,那個本來有話要說的人,卻還是遲遲沒到。
他們等的,是高德寬。
請高德寬來會館說話,張堂文字是不樂意的,但如今的形勢,卻是他一人也左右不了的。
土匪橫行阻斷商路,沒了南北倒騰的途徑,這鎮上的大半商戶都得餓死。
可眼下的土匪卻與前些年的不同了,他們流竄各地,燒殺搶掠,絲毫沒有停下收什麼過路費的意思。那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收年節禮就放行的道理了。有時候過個豫陝交界,一路走下來,竟是能碰上七八波劫道的,貨沒了,還要綁人票,細算下來,竟是還不如什麼都不做,坐吃山空都比這樣耗得時間更長些。
這,已經不是一介商賈可以解決的事情了。
喜歡浮華轉頭空請大家收藏:()浮華轉頭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