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玩到臨近中午,幾個孩子都累了,趙如月又讓司機回到少年宮附近,開了個房間,讓幾個孩子休息,同時也等自己家孩子下課。
趙如媛看孩子們都睡了,只剩他們三個大人,二姐家的兩個孩子暫時也還沒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林國豪各種用眼神暗示她,別磨蹭,抓住機會趕緊說。
趙如媛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如果就這麼直愣愣地說,感覺太突兀了。
她現在回想起,當初自己家剛準備養小龍蝦,錢不夠的時候,跟二姐家借三萬塊錢的那個情形,每回想一次都暗自覺得尷尬一次。
現在的她都無法理解那時候的自己,怎麼就那麼敢說呢?
她醞釀半天,她老公都要急得團團轉了,她還不開口。
直到聽趙如月提起寧時春他媳婦兒有個好朋友,現在就在市裡開發廊,以前那個人在縣城開發廊生意就很好,而現在來市裡,自己買了鋪面重新開張,生意甚至比以前在縣城的時候還要好的事。
趙如媛可算是找到了切入點,說起開店的事:“能把鋪面買下來再開店賣東西,確實更好。”
她說完一句停下了一瞬,回想自己的話有沒有哪裡不妥。
回想後覺得,開發廊賣的是服務和手藝,也是賣東西的一種,自己這麼說應該也沒錯。
於是很快又繼續說下去:“只要東西好,不愁沒客人,不像我們這些養殖戶,現在行情改變了,想把東西賣出去,還得看收貨人的臉色。”
趙如月跟趙如媛電話聯系不算少,也聽她說過好幾次,她婆家那邊村子裡的人,看她們夫妻倆養小龍蝦賣真掙到了錢,一個個就開始跟風,也要養小龍蝦。
這種事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少見。
趙如月把自己代入到妹妹妹夫的角度去看,自己都覺得難受。
好不容易當本地‘第一個個吃螃蟹的人’,冒著風險掙了一點錢,當初他們養這個,也不被人看好,甚至還有人背地裡嘲笑他們瞎搞,等著看他們笑話。
結果他們真做成了,本以為可以長久做下去,卻有那麼多人跟風,跟風的人裡,沒準就有當初背地裡不盼著他們好,等著看笑話的人。
一個村,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跟風養小龍蝦,還沒算上臨近的其他村子裡也跟風的人。
趙如月已經可以預見,等到小龍蝦長成的季節,競爭有多激烈了。
“那你們打算怎麼辦?得趕緊想個辦法才行,要不養的人多了,市場很容易被他們搞亂。”
趙如媛等的就是這個時候,她急忙說:“姐,我和國豪想著,我們自己也在省城盤下一個店,到時候我們自産自銷,你覺得這樣行嗎?”
“你們打算賣生鮮還是做熟了賣?”
趙如媛說:“我們打算把小龍蝦做熟了賣,那樣比較能賣得上價,我們只賣各種口味的小龍蝦和酒水,應該不會太麻煩。”
“産品有點單一,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有時候缺點也可以變成優點。
如果一直堅持專注於做這一個品類,只要味道好、質量和衛生過關,等時間久了,也許省城人一說起吃小龍蝦的店,就能想到他們家。
趙如媛試探著問:“你覺得可行?”
趙如月不敢打包票,原因還是當初她跟蘇勝楠說的那樣:“我覺得問題不大,但是做生意這事,影響因素太多,我可不敢說一定能成。”
趙如媛:“我明白的,姐,那個……”臨到最重要的事,準備問出口時,她又不好意思起來。
“什麼?”趙如月本來眼睛正看著電視,聽妹妹哼唧半天,沒把話說完,轉頭看過去,就看到妹夫拉著妹妹的袖子,怨夫似的,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無聲催她趕緊說。
趙如月讓他們逗笑了:“你們倆都多大年紀了,還做什麼怪呢?有話直說唄,難道你有事想叫我幫忙,我不答應你,我們姐妹倆還能掰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