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用自己房子做生意的人,可以不必管,該怎麼過日子就怎麼過日子,等鎮上各大隊通知去培訓的時候,按時去參加培訓就行。
趙如月鎮上的店鋪因為是平房,外立面也要進行改造。
外面的牆壁裝上了仿竹子的建材,房頂也做成了竹屋的斜坡樣式。
原本開發公司對店裡的裝飾也有要求,但審核的人員來看了她家裡面的樣子後,感覺很滿意,
只指出了一些不合適的地方,讓他們簡單地修改一下。
這完全得益於,她家剛開張的時候,兒子和女兒搞的自制對牌,那時候他們為了不用客人在店裡等太長時間,自己畫了對牌。
把對牌撕下一半自己留著,另一半給那些在他家買東西的人,讓人家去玩回來後,出示對牌才能拿走東西。
那群買東西的初中生,正是看武俠劇上頭的時候,就覺得這樣很有武俠風範。
趙如月一看,這形式那麼受歡迎,後來就定製了一批古風對牌,陰差陽錯地就給店裡後來的裝飾定下了基調。
不管是鎮上的餐飲店,還是縣城的分店,店裡的裝飾都是偏古風的,只是以前沒那麼注意讓店裡所有東西的風格,完完全全保持一致。
為了方便,店裡難免會有很多跟店裡大體風格沖突的東西。
比如桌子不夠時,用來湊數當桌子用的廣東省省凳。
那是一種四四方方、沒有靠背的大紅色塑膠凳子,價格便宜又特別耐用。
一張高凳子,加上另一張矮一點的凳子,就能讓客人有個單人桌椅吃東西。
不用的時候還能疊放起來省空間,可以說是非常實用了。
以前為了省事只能這樣,現在既然別人要求得更嚴格,他們只好把這個省凳從鎮上的店裡撤掉,放到縣城的店裡用。
另外再定做一些木質的回來用。
樓房的改造比較麻煩,那些老房子的改造就簡單多了。
榕溪鎮的樓房還沒多少,老房子倒是不少。
老房子本身在建造的時候,就非常有本地的特色,不需要重新裝飾外立面。
圍牆和房子的牆壁以前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可以裝飾但不能有太多現代的東西,類似在圍牆邊種花、養成花牆這種是比較鼓勵的。
只是那些太過現代的門窗,需要修改一下,還有房子裡會被遊客看到的堂屋和後院的茅廁、院門,也得改一改。
後院種菜的人家,用的東西,比如水桶,水瓢,水管這些要麼換、要麼改造一番。
不想做生意的人家改堂屋和後院就行,要做點生意,比如民宿、客棧的人家,就得大改一番。
當然不管是樓房還是老房子,如果自己覺得麻煩,什麼都不想管的話,可以把房子全權交由開發公司處理。
開發公司會給原本住在裡面的人安排其他居住的地方,再讓員工來扮演居民,原本的居民不能再回自己的房子居住。
後續給他們安排的工作也不能在原本的房子裡。
當然房子以後還是原住民的,除非他們自己把房子賣掉。
趙如月從羊城回來就一直忙到女兒生日那天,才給自己放了一天假。
不過說是忙,其實也就是幹每天該幹的活,她幾乎不會讓自己和寧紹明加班。
每天的要做的活,如果到了她自己定下的時間,還做不完,也不強求一定要當天加班做完才休息。
當天做不完就做不完了,剩下的第二天再做。
今年寧時夏生日,也擁有了一個三層的大蛋糕。
去年寧時秋生日有這麼一個大蛋糕,她只有一個小的,還有人在寧時夏面前說閑話來著。
故意問她:“你哥哥生日,你爸媽給他弄那麼大一個蛋糕,你生日只有一個小的,你爸媽是不是更喜歡你哥哥?”
寧時夏沒上當,回人家:“你怎麼不說,我哥以前過生日都沒蛋糕,我生日的那個小蛋糕,是全家過了那麼多生日以來的第一個蛋糕?照你的意思的話,這算不算我爸爸媽媽更喜歡我?”
那人看她不好騙,也就訕訕地走了。
寧時夏沒因為這事生氣,她懟完人就把這事拋到腦後了,倒是趙如月聽說這事後氣得夠嗆。
故意說閑話的那些人,好些都是在她家拆遷款下來後,想跟他們借錢,沒借到的人。
有些人沒借到錢也就抱怨幾句就算了,有些人卻懷恨在心,太壞的事他們也不敢做,就故意在孩子面前亂說話,惡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