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說:“我兒子也是,我們一年到頭不在家,沒法管他,他爺爺奶奶上了年紀也不太懂,又溺愛孩子,那小子這個學期都沒怎麼去上學,拿了生活費,騙他爺爺奶奶說去學校了,其實是去縣城的那個什麼網咖打遊戲。”
趙如月詫異地問:“他沒去上學,老師不給你們打電話,也不來家訪嗎?”
“電話打過,老師也來家裡找過,可我們都不在家,離得太遠也回不來,知道又有什麼用?我們總不能不幹活了,回來專門守著他,來回一趟路費可不便宜,總是回來,全家都得喝西北風去。
唉,他不想讀就不讀吧,反正那小子也不是讀書的料,我跟他爸現在只要求他能混到個初中文憑,到了年紀,就帶出去跟我們一起幹活掙錢去。”
“現在鎮上和附近村子好多小子都這樣,學習好的少,混的多,我聽人說,很多初中生半夜都爬牆跑出學校,去遊戲廳和網咖玩,老師也沒法管,有些厲害的,連老師都打!”
“嘖嘖,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管,一個個都是小少爺小公主,想想我們以前,哪敢打老師啊?不被老師收拾就不錯了,以前老師家農忙,還得去幫老師幹活呢!”
“要是我家的孩子跟如月家的孩子一樣讀書厲害,我就是砸鍋賣鐵也願意供他讀,可他自己不爭氣呀!”
“像小麗家的妙妙那樣也不錯,小麗,你家妙妙學習成績也挺好的吧?是不是快上初中了?”
吳麗點頭:“今年九月份就上初中了,妙妙還好,比較懂事,讓我們倆很省心,就是我家聖德太皮了,老師給我打電話,說他聰明是挺聰明,就是不把那點聰明用在學習上。”
有過來人告訴她:“趁著你家聖德還小,你跟文發可得好好管管,要不等他上初中就難管了。”
那幾個兒子上初中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點頭,說自己兒子就是這樣,小時候雖然也有點淘氣,但還是挺聽話的,大人能管得住。
有個人的兒子,小學時學習成績也不錯,時不時考試還能拿獎狀回家。
可一上初中就變了,特別不耐煩大人的管教,說也說不得,多唸叨幾句還跟大人急眼。
身邊這一個個例子,讓吳麗聽著越發擔憂自己兒子以後也變成這樣。
幾人聊著天,菜擇好了,話題也變成了別的事。
等飯菜做好上桌,其他人都把剛才聊的事情拋到腦後,只有吳麗還一直記著,並且為兒子的事心煩不已。
趙如月看出她整個人吃飯時全程都有些心不在焉。
等吃完飯,其他人都回去了,趙如月跟吳麗認識最久,關系也比較好,就特地留下來關心了一下:“你今天怎麼了?吃飯的時候跟神遊似的。”
吳麗跟她說出了自己擔憂的事,邊說邊嘆氣。
趙如月聽完也忍不住跟著嘆氣:“這事確實不好辦,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家長都很頭疼,別看我家這兩個孩子看起來挺好的,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
吳麗對這個也特別有感觸:“這話確實沒錯,像妙妙就不怎麼用人教,她自己就會主動學習,脾氣也好,特別聽話懂事,還會幫大人照顧弟弟,聖德就太不讓人省心了。”
她想了想跟趙如月說起自己心不在焉地吃飯時,想出來的辦法:“你說,我和文發把聖德帶到鵬城去上學怎麼樣?我聽那幾個嫂子說她們兒子的事,很多都是父母不在身邊,離得太遠沒法管,孩子才變成那樣,我們把孩子帶在身邊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了?”
趙如月聽得心裡一咯噔:“那妙妙呢?”
“妙妙天生就懂事,不用我們操心太多,而且她也快要上初中了,不好轉學,聽說沒在那邊上過小學,去那邊很難跟上別人的,聖德還在上小學,轉學就比較方便點。
而且聖德當初提前了一年上學,轉學過去可以留一級,比較好追上別人的進度,妙妙成績好,以後可能要考高中和大學。
她就算去那邊讀了初中、高中,高考的時候也要回來考,何必再折騰呢?
聖德讀書不太行,以後考不上高中的話,可以在那邊讀個中專,聽說那邊的中專讀出來學校還給聯系工作。”
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最讓吳麗無奈的一點:“我們不是本地人,帶孩子去那邊讀書,擇校費可不便宜,我們倆上有老下有小,每個月掙的那點錢,真不夠把兩個孩子都帶去,要是有錢的話,我怎麼可能不想兩個孩子都帶在身邊呢。”
趙如月聽她話裡的意思,似乎是真打算帶黃聖德去了。
“要不,你們回縣城?我現在開店賣p4,生意不錯,貨源是廠家直供,在廠家那邊有熟人,貨源很穩定,現在縣城賣這些的店不多,文發口才那麼好,我覺得你們也可以開店賣那些,如果做成了,既能掙錢,也能離家近點。”
趙如月沒把話說得太絕對,其實如果他們真願意做,憑黃文發那三寸不爛之舌,又有自己的經驗和幫助,想失敗都很難。
想當初她和寧紹明回來的時候,可沒人幫忙,也沒人告訴他們怎麼開店。
他們幾乎全是自己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要是吳麗和黃文發回來,有人帶著做,情況可比他們那時候好多了。
不過趙如月也不能直接打包票說一定能成,她只能給個建議,畢竟什麼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
吳麗搖頭:“做生意哪有那麼容易,你們能成是你們有創業的闖勁,也有本事,我們倆不行的,沒有那麼大勇氣。
萬一開店不成,賠本了,那我們這兩年的工就白打了,還不如老老實實打工,安安穩穩地掙一份工資,文發才升到炒菜師傅的位置沒幾個月,我們實在不敢像你們當初那樣,說辭職就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