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的活只能推到年後,要是誰等不到年後,就只能去找別人修了。
於是維修的話也攢了一大堆。
年前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算完。
大年三十這一天,明明早上還忙得腳打後腦勺,一過大年三十的中午,擁擠的人群像是漲潮後又退去的潮水,十分迅速地消失了,各自退回家裡,殺雞宰鴨,準備年夜飯。
街上變得空蕩蕩的,只留下一地的垃圾。
趙如月和寧紹明關門前,把四家店的員工都聚在一起,給他們發準備好的年貨分,有一部分是每個員工都能得的東西。
分別是一盒用禮盒裝的各種比較耐放的麵包,一盒店裡做的桃酥禮盒、然後還有一桶油、一箱水果、一張麵包店一百塊錢面值的購物卡。
而丁勇和寧時春這兩個掌勺的廚師,除了員工都有的年貨,購物卡比員工多一張,還有三包幹貨,分別是一包幹香菇、一包桂圓幹、一包核桃。
另外還每個人還額外多發了一個月的工資,當做過節紅包。
寧時春和孫佳佳不在縣城,趙如月就把他們的提前留出來,跟自家買的年貨放一起,等會兒回去的時候再帶回去給他們。
店裡的員工都沒想到,過年還有這麼多東西發。
丁勇喜滋滋地說:“聽說我爸單位,連工資都拖欠,更別說今年的過年福利了,這次沒準我帶回去的東西是全家最多的。”
“是呢是呢,”平時負責洗碗的嬸子也抱著東西笑眯眯地說,“我之前聽說,別家店都不發過年的東西。”
甚至有些店只是聚在一起吃了一頓飯,就算過節福利了。
這洗碗的嬸子交際能力非常厲害,跟附近別家店的員工幾乎都認識,所以別人那邊但凡有點事,她很快就能還知道。
之前看別人家比他們放假快的都沒發什麼東西,她都沒對過節福利抱有什麼期待,畢竟是私人店鋪,不發她也不覺得有什麼,只要這份工作能一直做下去,她就很高興了。
但是能有過節福利,當然是更高興的。
昨天老闆讓人把那些過節福利送來的時候,店裡的人還以為那些油這是老闆買回來留著店裡用的,水果、幹貨什麼的,買那麼多,是留老闆自家過年走親戚。
沒想到是發給他們,高興過後,又有個甜蜜的煩惱。
“這麼多東西,可怎麼帶回家?”
趙如月道:“這還不簡單,我跟鄭師傅說好了,分兩批迴鎮上,把你們送到家門口,車費我們也包了。”
“老闆大氣!”
“老闆也太好了!”
“明年我一定更勤快努力幹活!”
一群人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地說好話,把趙如月逗笑了:“別貧了,鄭師傅的車已經在門口等著,誰先回去,你們自己商量好。”
員工們又趕緊商量誰先回去,分好了人,第一批送到之後,鄭秀又來接第二批。
趙如月和寧紹明各自檢查好店裡的水電、門窗,鎖上店門,帶著中午閑下來後,才臨時抓緊時間跑去買的年貨,坐上鄭秀的車,長舒一口氣:“可算忙完了。”
“是啊,這幾天累得我每天回家倒頭就睡,有時候還沒法睡整覺,很多長途車半夜才到服務區,跟別人約好去接,睡到一半又得爬起來去接人,”坐在駕駛座上的鄭秀也感慨,“去年我都不敢想,今年是這麼過來的,往年這個時間,我已經在家殺好雞了。”
鄭秀過年前這幾天也忙得很,在縣城和鎮上來來回回地接送客人,以往還要等一段時間車子才能做滿。
這幾天,車子只要往客運站那邊一停,要不了幾分鐘,車上的位置就坐滿超員了。
人是一車一車地來回拉,除了淩晨去服務區或者縣城客運站接打工坐長途車回來的人,很多時候來回都不會空車。
畢竟有人回鎮上,也有人從鎮上去縣城玩,平時去縣城的都沒那麼多,一到過年,很多人都想帶家裡孩子去縣城逛逛,買點年貨或者給孩子買新衣服。
今天這是她的最後一車,只有趙如月一家四口和他們家的年貨。
“不過忙也是值得的,年前這段時間,掙的比平時一兩個月掙的錢還多。”想到這段時間掙的錢,鄭秀又覺得不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