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縣城的三家店開起來後,家裡又有進賬,特別是趙如月的電子專營店,東西已經賣出去將近三分之二。
範小蓉幫她墊付的錢,趙如月在東西賣出去後,已經馬上寄過去還給她了。
同時還結清了一半的進貨款,剩下的貨款,等下次進貨的時候,再跟第二批貨那百分之二十的定金一起給。
他們家現在再錢這方面,不但不緊張了,還又再次有了存款。
趙如月想了想說:“要拆遷的地方那麼大一塊,從我們家店面這邊對面那條街開始拆遷,那棟房子在反方向的另一頭,應該沒那麼快拆到買的那棟房子吧,我改天去看看。”
等趙如月抽出空來,去那邊看的時候,天氣已經轉冷,家裡兩個孩子都快放寒假了。
寧紹明店裡涼拌麵、涼皮、涼拌粉之類的夏季限定美食已經暫時下架,不過店裡的生意沒怎麼被影響。
因為天氣冷了,吃熱湯粉的人也更多了。
倒是不用做涼皮、涼面這些之後,餐飲店裡的活少了一些。
寧紹明瘦下去的肉也長回來了,經歷過剛開業那時的忙碌,現在的活別人看著很多,但對他來說簡直不要太輕松。
他每天在餐飲店特別忙的時候去幫一會兒,然後就回麵包店帶學徒,空餘時間還能琢磨琢磨新的麵包蛋糕。
趙如月這次去那棟房子看的時候,對門小賣部老闆娘看她的眼神,簡直像是在看什麼稀罕物。
“你可真是夠幸運的。”小賣部老闆娘這麼說,其實她覺得趙如月可能是有什麼內幕,但是打聽過後又覺得不像。
她打聽到買這棟房子的這家人,還買了四間平房,那四間平房就在拆遷區的邊緣,拆一點點就也被劃進拆遷區裡了。
如果有內幕的話,有多餘的錢,肯定就在拆遷區多買一棟房了,怎麼會買那裡的房子?
趙如月當然不會跟別人說自己真的提前知道了訊息,聽到她的話不解地問:“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家現在還沒掙夠翻修這房子的錢,之前找人問過,要翻修這房子的話,恐怕翻修的錢比買房子的錢還要多幾倍。”
小賣部老闆娘拍了一下大腿:“這還翻修什麼!你沒看到街口牌坊上面貼的通知?”
趙如月說:“我沒從那邊過來,從另一頭過來的。”
“你趕緊去看看,我們這邊要拆遷了,幸好你買了這房子沒有馬上就找人來修,要不虧死了!”
趙如月露出驚喜的神色說道:“好好,謝謝你了,我這就去看看。”
來到街頭牌坊的告示牌一看,果然貼著一個通知。
趙如月仔仔細細看完,把通知裡的內容記下後,又去了一趟街道辦瞭解情況。
得知現在只是貼出通告,拆遷補償工作還沒正式開始,就先留下了自己和寧紹明的小靈通號碼,到時候要開會作動員還有商量賠償方式這些事情時,街道辦那邊會打電話通知他們來。
回去後,趙如月找了個只有自己和寧紹明在的時候,把這事告訴了他。
寧紹明也覺得挺高興,但現在也不知道拆遷能補償多少,他們這個地方是個小縣城,得到的補償肯定不如大城市那麼多。
兩人高興是高興,卻只把這當做一個外快,並沒有高興到欣喜若狂的程度,還是踏踏實實地做著自家的生意。
現在他們有四家店,每個月進賬好幾萬,賺最多的就是趙如月的電子專營店和寧紹明全天開業後的麵包店。
餐飲店雖然把甜品和麵包分出來,不像以前一樣一起賣了,但現在隨著物價上漲,原本只買幾毛錢一份的煮米粉和炒米粉,已經漲價到一塊錢和一塊五。
兩家店的收入比較平穩,稍微有些增長但不多,不過縣城這邊客人多,也比較忙,掙的確實比鎮上多一些。
倒是寧紹明以前在夜市街能賣得還挺貴的缽仔糕,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隻有一家賣的獨門生意,好幾個攤位都在賣,價格已經降了不少。
原本他不賣缽仔糕後,冒出了好多在夜市街和夜市街附近打遊擊的,也就是到處跑不繳攤位費的小攤子賣缽仔糕。
他們互相之間打價格戰,以至於缽仔糕的價格一度降到三四毛一個。
但價格戰打到最後,也只剩下三四個攤子在賣了,價格也穩定在五毛一個,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味道不錯,而且用這個價賣還能有點賺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