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開店好像很容易,好像弄個門店,有個廚子,有人收錢招呼客人就行。
實際自己做了之後,才會發現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
怎樣才能既控制成本,還能盡量維持出餐的品質?食材、耗材跟誰買劃算,價格怎麼談?談好之後又過一段時間,質量下降如何處理?
遇上吃飯不給錢還耍賴的怎麼辦?遇上收保護費的和故意找茬的又怎麼辦?
還有客人早上來店裡吃東西,過去一天了,晚上回家肚子疼,還跑來說你家東西有問題的又該怎麼解決?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事。
更何況那些還不是最難搞的,比那些更難搞的是應付各種檢查。
去陌生的地方,就要搞清楚管那一片的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的各種親緣關系。
要不然萬一不小心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被人整,三天兩頭被檢查,生意被影響,客人跑光了可能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甚至想送錢找關系解決,還不一定找得到人家門往哪兒開。
趙如月也附和道:“我們在鎮上,好歹是本地人,這就避免了很多麻煩。”
他們不但只需要解決門店、資金和食材成本這些比較好解決的事,還能有許多便利。
比如買肉,直接去寧紹明姐姐家買,從來沒買到過不好的肉。
他們買的羊也是,有時候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養羊人早上趕著羊上山吃草,傍晚又趕回來,根本不用擔心人家用什麼不好的東西喂。
至於後面的那些問題,他們開店以來幾乎沒遇到過。
畢竟鎮上人互相低頭不見抬頭見,可能在街上遇到一個人都是拐著彎的遠房表親。
誰家跟誰家是親戚,誰跟誰背地裡又是什麼關系,不用問都知道。
選老家作為起步的地方,掙得可能不如在城裡多,但勝在一個穩當。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店能穩穩當當地開起來,站穩腳掙到錢、順帶積攢一些做生意的經驗,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了。
張彥君明白了:“知足常樂,挺好。”
他看著開開心心往這邊跑,邊跑邊嚷嚷的寧時夏,跟在她身後碎碎念讓慢點跑,小心摔跤的寧時秋,再看向面對孩子不自覺露出微笑的夫妻倆。
他們的快樂如此簡單。
張彥君決定不在過多幹涉人家的生活,當然如果有幸能與他們跟朋友一樣相處來往,感覺應該也很不錯。
寧時夏跑得小臉紅撲撲,在張彥君面前站定,抬起頭:“叔叔,你那車上的字母,可太簡單了,我看一眼全都會!”
張彥君蹲下身:“那你念給叔叔聽聽。”
寧時夏一個一個認真地念完,張彥君點點頭:“聽說你爸爸晚上要去縣城的夜市街擺攤,我今天開這個車送你們去好不好?”
寧時夏又想試試這種矮矮的四輪車,又有些為難:“可是我們跟鄭秀阿姨說好了,晚上坐她的車去縣城,我們不坐鄭秀阿姨的車,她就不能掙錢了。”
張彥君說:“我的車只能坐五個人,我開車載你們家四個人剛好五個,讓另一個司機叔叔去坐你們鄭秀阿姨的車可以嗎?”
寧時夏看向爸爸媽媽。
趙如月點點頭說:“這樣也可以。”
他們今天準備的東西比較多,還有擺攤要用的桌椅什麼的。
小轎車後備箱可能還放著張彥君的行李,或者一般司機都會在車上隨車攜帶的瓶裝礦泉水,不一定能放得下自家的東西,鄭秀的車不會用不上。
不過他們家晚飯還沒吃,趙如月和寧紹明就邀請了張彥君和他的司機到家裡,一起吃頓便飯。
張彥君欣然答應,但是他的胃確實不太好,今天胃疼也真不是裝出來的。
看到寧紹明做的菜,他吃過之後覺得味道很好,很想吃,卻只能很剋制地嘗一點現在自己能吃的幾樣。
“張先生,我三叔是中醫,你要是不介意看中醫的話,吃完飯我可以帶你去我三叔家,讓他幫忙看看。”趙如月覺得人不能好好享受美食,人生的快樂簡直要減少一半,所以才提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