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立下一個新目標,等今年賺了錢,明年一定要把水泥搞出來,修路!
接下來一段時間,東石村和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都忙了起來,趙淩風兩個作坊一塊兒修,需要的人手多。再加上春耕,不可能全家所有勞力都來修作坊,所以能抽出來的人並不多,幾個村湊一湊剛好。
忙起來,那些豆製品的好處就顯出來了,窩頭就腐乳,又簡單又有味兒,還省事的很。
黃豆醬炒雞蛋下飯也成,雞蛋醬淋在飯上,再撒點剛冒頭的野蔥葉,呼啦啦就能扒一碗。
當然,最好吃的還是臘肉炒豆豉,同樣放點野蔥葉,能把人牙都香掉。
有人從趙淩風這兒買過豆豉,就著自家剩下的燻肉炒了兩頓,就徹底成了這些附近幾個村子的心頭好,成為了他們最喜歡吃的菜。
連帶著野蔥都開始值錢起來了,村裡的小孩兒全給趕去挖野蔥,有的往鎮上賣,有的直接賣給趙淩風。
趙淩風年後才曬的豆豉還沒開賣就在青峰鎮出了名。
江安樓老闆直接找到村裡來,要同他買。
後腳來悅酒樓的東家也提著一堆東西上門給趙淩風賠禮,還要出更高的價買豆豉,顯然是看見江安樓老闆賺錢的甜頭了。
趙淩風既沒拒絕也沒答應,打著太極讓來悅酒樓東家來跑了幾次,才勉強鬆了口。
酒樓也不適合一家獨大,有個競爭對他來說更為穩定,一直不鬆口也確實是在計較來悅酒樓前掌櫃放話威脅他的事。
東家賠夠了禮,也給出了足夠的誠意,趙淩風表示已經消氣,這才答應把東西賣給了來悅酒樓。
他這邊鬆口後,江安樓老闆也得到了訊息,對著趙淩風的態度比之先前又更積極了些,顯然很明白誰才是主導者。
臘肉帶著豆豉加野蔥,連著好一陣日日在青峰鎮飄著香,勾人得很。
也因為看趙淩風臘肉賣得如此之好,東石村養豬的人也多了起來。
還有人拿著錢找上門,想學豆豉的做法。
趙淩風拒絕了,豆豉也是作坊生意的一部分,進了作坊後都能學。
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兩個作坊都修得差不多了,只差上大梁和蓋瓦的活兒了。
村長看了個黃道吉日,趙淩風就買了兩頭豬,殺豬宴客,等吃完,再放炮仗,在所有人的見證下,上大梁。
便是抬大梁的人村長都是精心挑選過,要是最壯實的漢子,家裡沒齷蹉的,爹孃健在,品性還好的。村長比趙淩風還看重上大梁這事。
就連修作坊,他操的心比趙淩風都多。
趙淩風覺得過後是該好好謝謝村長。
上完大梁,後面的也快,花了幾天時間蓋上瓦片,再敞個幾天,就能往裡搬東西了。
做黃豆醬的作坊,裡面除了放黃豆醬,還要放入壇醃製的腐乳,趙淩風就分了四塊,兩個倉庫,兩個製作區,外面的大片空地就用來晾曬。
另一邊就是豆製品,除開豆幹,趙淩風還打算把豆皮腐竹都弄出來,豆豉也在這邊蒸曬。
這些都挪走後,他原本修了用來放腐乳的屋子就正好用來燻臘肉臘腸,趁天不熱,還能再做一批,不然天熱時沒得賣。
趙淩風一直忙忙碌碌沒停過,做好的各種工具也逐漸搬進作坊。
三月十五,兩個作坊終於開始招人了。
除開搬各種大缸,磨豆腐是力氣活兒外,其他活都還算輕松。
因著還有莊稼要照看,所以趙淩風選的多是女人和哥兒,男人也要,但名額就少得多。
不愛幹淨的,幹活不利索的,喜歡搞小偷小摸的等等一通篩選後,一共選了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