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寶的努力沒有白費,最起碼他治下的老百姓,以後的多半年都能吃飽肚子。
只是他的努力也算沒用,因為他的功勞並不被人承認。
一個好多年沒有交足稅的半山區的窮縣,竟然在馬三寶上任頭一年就完成了稅收。這讓靠向著上面要救濟的官員無所適從。
也讓巴州府的大小官員不知道怎麼去做了,因為馬三寶沒有按照這時候的巴州官場規則做事,所以馬三寶這個巴州府的官場新貴,並不討人喜歡。
這其中,也包括曾在納妾的時候送過他禮的知府王大人。
川蜀這邊風平浪靜,陝甘那邊現在已經是熱火朝天。去年從王二起義開始,一眾起義軍去雨後的春筍,又如星星之火,不久就能傳遍陝甘全境。
此時,大明國力沒落,但國家機器還在正常運轉,西北駐下的軍隊,也還有忠肝義膽的將領替朝廷賣命。
崇真二年,皇上下詔令楊賀為三邊總督,圍剿農民起義軍。
楊賀上任後,立即調兵,對義軍進行分割圍剿。
在白水縣戰鬥中,王二被俘,為陝西兵備商洛道劉英遇殺害,王二被殺後,他麾下的高應祥、王子用等人投奔另一路起義軍王家胤,而李闖也幾乎是同時跟著他舅舅一起投奔到王家胤處。
秋風瀟瀟,帶走了秋老虎的最後一絲熱意,落葉紛飛,更顯出人的落寂。
李闖坐在自己帳篷的門口,呆呆的看著遠方,原本想跟著舅舅高應祥會有個好的出路,好一點的待遇,可是到了舅舅手下,雖然待遇還不錯,但是沒有得到相應的重用。
離上次的敗兵已經過去了數月,可是留在李闖腦海裡的還是戰場的屍山血海。
舅舅的近萬人被打殺的只剩下五千,而自己手下從一個千人隊到了現在只有幾百人。
其實李闖明白他舅舅高老大的心意,在這裡不管什麼人,都要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功績上位,而不是靠的是自己是高應祥的外甥。
他知道舅舅很義氣,不可能因為自己是他的外甥就讓自己統領重兵,這樣舅舅手下就會不服,引起的矛盾也會讓他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王子用和高應祥幾人在商量以後,一起投奔了王家胤,但投奔大隊伍之後,李闖的境地更加的不如意。
陝甘全境缺糧,所以王家胤這裡也不例外。
面對四處的起義軍來投,王家胤開心的同時也是一籌莫展。為啥呢?以目前他這裡的存糧。五天,十天還好,可是已經入秋,天氣也會越來越冷。
這冬天咋過啊?
王家胤心裡清楚,雖然這人多了是件好事,但糧食就那麼點。秋季的收成,因為大旱而少的可憐。而去南方湖廣去買糧,也不現實,就是能買到也不見得能運回來。
官府不可能讓這麼多的糧食隨意的流通,還有路上的劫匪,那個不眼饞這麼多吃的。
所以現在糧食是定給制,一人每天一斤半,半斤細糧,一斤粗糧。
看起來不少,可是對於這些西北大漢們,這點東西也就是一頓半的量。雖然不至於餓肚子,但是李闖手底下那幫不安分的幾個,已經對糧食賠給很不滿了。
就算李闖把道理給大夥說清楚,暫時讓情況好轉。但是他知道要不讓這些人吃飽喝足,矛盾遲早還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