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白這次是幾人一起到的,除了師傅黃建中,製片人焦洋,還有一位來客:自己公司負責宣發活動的總監賈維衛。
可以解釋解釋這位老哥到這裡的原因。
李導沒有投資《大秦帝國》,不過,由於第一次做專案,焦洋完全不懂電視劇的宣傳和發行工作,也沒有相對應的人才,他決定直接把這部戲的宣發全權委託給了李一白。
李一白沒客氣,直接公事公辦,讓公司負責宣發活動的人擬定了一個方案。
這裡得事先說明一下,國內的影視劇商業化大環境從來沒有成熟過,基本上什麼合同都靠談,或者是靠蒙,再極端一點的,直接靠坑~
即使是2015年後許多非常知名的大佬,比如“國劇良心”正午陽光的總經理侯紅亮,在07年為《闖關東》做發行工作的時候也幹過開出一百萬的天價,試圖直接賺錢,然後直接被電視臺購片負責人趕出賓館的事......
因此,在市場全面混亂狀態下,這個合同談起來不容易~
全劇一共拍攝了五個月,最開始的時候,雙方互相獅子大開口,互不讓步。
李導在拍戲期間,這個合同條件在不斷變化。
《大秦帝國》全劇投資四千萬,隨著拍攝進入中後期,資金上的捉襟見肘,並且開始面臨超支,焦洋承受原投資人的壓力越來越大。
他開始面臨選擇。
讓原投資人段總“繼續跟注”?
還是“引入其他資金來源”?
他是公家人,要體諒領導,第一次做專案,三千萬的投資已經夠大了,最重要的底線就是不想虧錢。
先活下來再說!
以眼下的情況看,宣發怕都沒錢了。
本劇投資大,宣發又是不得不重視的,這錢萬萬省不得。
因此,焦總把注意打到了李導頭上,對這塊的讓步也越來越大。
最後的兩邊商議的結果是,李導拿出五百萬現金注資先把片子拍完,並且前期宣發資金由李導公司墊付。
不論最終發行情況如何,扣除宣發成本後,李導的公司都會抽取收取30萬的固定佣金託底,然後拿國內發行總收入的18。
至於海外發行,視發行總收入狀況定,1000萬以下拿18,1000萬到兩千萬抽20,2000萬以上抽25。
這個條件不可謂不優厚~
李導除了拍攝後期加入的500萬,實際只墊付了一部分發行資金,最後憑什麼能拿這麼高分成?
當然有條件!
補充協議是:500萬後續注入的資金風險小,實際佔比只有10,不計入發行分成。
剩下的8,如果扣除這個發行分成後製片方實際處於虧損狀況,則李導公司將抽成部分自動補給製片方,也就是不拿分成。
這樣的好處是。
如果片子發行不順利不能回本,焦洋對投資人也有了交代,發行方只拿了基礎的發行費,對方公司沒賺錢。
如果片子回本或者賺錢了,那皆大歡喜,多給他點也無所謂,算是在籠絡李導。
這個協議是經過多輪磋商的,是充分考慮到了雙方的情況。
......
簽署協議前焦洋是很擔心的。
越到後面,他對這個協議很滿意。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李導活幹得太漂亮,不僅是片子拍得好,更關鍵的是人家公司8的高抽成不白拿,確實有貨,一步步的宣發做得有井有條,片子還沒上映,就已經受到了高關注,豆瓣醬網上的評論就是個例子。
他對《大秦帝國》的銷售情況相當樂觀,此時就等著片子待會兒敲定銷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