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的事,其實李一白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阻礙他轉戰電影的最大因素是市場。
市場小了,你就片子拍得再好,看的人永遠只有那麼點~
2002年時候,全國電影院總數只有1000家,熒幕數接近2000,全年票房總量僅僅只有8.6億。
2003年,全國新增加影院數為20,約等於無。
2004年,因為郭嘉開放了民營資本、港資、外資准入,全國新增影院數終於迎來大發展,跳躍性地增加140家!
眼下是2005年。
情況相比2002年已經有了大幅度改觀,但從未來的角度看,也就那麼點:全國總票房約為17億人民幣。
更讓人無語的是,老謀子的《千里走單騎》也只有3000萬票房。
破億的僅僅只有一部大導演大片,也就是被大家罵爛的《無極》,票房為1.8億。
就這1.8億,投資大不說,還得和院線,發行方去分。
嗯...在李導這位和自己人“分贓”分習慣的人看來,這筆錢真是不得不出,出了又心疼。
對了,這部電影號稱投資三億~
實際上估計也差不了太多,按照宣發常規給打個對摺吧,1.5億~
只看國內票房,製片方依舊是虧得不要不要的......
這種情況,讓李一白這個在電視劇領域達到巔峰,每部片子少說掙上千萬資金,吃得盆滿缽滿的人實在很難下定決心進軍電影。
在電視劇行業繼續深耕豈不是爽歪歪?
我為啥要去趟這趟渾水?
好了,開玩笑的。
2005到2009這段時間算是影院的高速發展期,新增銀幕數能達到300600塊,非常適合吃發展紅利。
因此,這塊市場是肯定要進入的!
等《大秦》拍完,也差不多是時候看著投資或者拍攝了......
......
回到眼前。
李一白這會兒在看媒體上刊載的對《神鵰》的總評論。
眼下這部戲已經播完,一些評論家們已經窺到全劇風貌,是時候給戲定調子了。
能讓李導親自閱讀的,自然不可能是一般刊物,上限是《人民x報》,下限是省一級報紙。
這次是《人民x報》。
說到這份報紙,實際上這事兒還挺可惜的,他們還是第一次評李一白作品~
沒辦法。
這是一份官方刊物,因此必須要考慮到人民群眾口碑和社會氛圍導向。
《水月》和《仙劍》就不提了,玄幻和仙俠遊戲題材眼下根本上不得檯面,故事的人物雖然正面,造成的影響也算巨大,但劇情講的也不是什麼太正經的事兒。
他們就算喜歡,也不會堂而皇之的評論。
而之前的全墉劇《射鵰》和《天龍》,題材和主旨倒是符合。
問題是,都還處於口碑爭奪期~
紙媒上吵作一團,人民群眾也沒有公論,他們也不可能說點什麼。
唯有這次《神鵰》,題材合適,口碑是一邊倒的好評,他們可以發聲!
《人民x報》評論道:
“電視劇《神鵰俠侶》自開播起就飽受關注和爭議,但播到後來,收視和口碑實現雙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