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權”“無冕之王”可不少吹出來的!
......
記者們今天已經從大鬍子和李一白身上取到了不少有用素材。
不過這玩意永遠不嫌多,從劉菲包身上沒挖出什麼料,他們馬上把話題轉向聶沅。
《華西都市報》的記者問道:“聶沅,有人覺得你飾演的楊過對比古田樂版演得不好,你自己覺得怎麼樣?”
聽到這個問題,所以人都打起精神。
又是一個關鍵點,聶沅2004年度作品爆發,最近又是風頭正盛,所有人都希望他能挖出點什麼。
聶沅聽到問題回想起拍攝中的不易,也是感慨萬分,但眼下不是他表功的時候,他只是踢皮球道:“我只能說這部戲我拼盡了全力,至於到底演得怎麼樣,要看觀眾喜不喜歡。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李一白導演,沒有他,我不會有這麼大的成長。謝謝您,導演。”
他說著給李一白鄭重鞠了個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聽到這個回答,記者們都有些失望。
但他們還是把話題繼續轉回李一白,問出了同樣適合打標題的疑惑:“李導,我們都知道《神鵰》在呆灣地區已經取得收視第一寶座,在香江地區收視同樣超過了95版,能不能談談你現在的感受?”
這個問題倒不用怎麼挖坑,只需要客觀陳述就足夠吸引讀者。
李一白笑道:“這裡要首先要感謝當地觀眾的支援。我們劇組全體職員都沒有和誰爭搶的意思,只想盡力還原全墉筆下那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如果大家喜歡,那就是最好的回報。”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天生就具有取之不盡的生態和歷史資源。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拍古裝劇這一塊,我相信全世界都比不過我們。”
“具體而言,我相信,只要是製作精良,尊重觀眾的電視劇,在呆灣和香江受到觀眾歡迎是理所應當的事,不應該驚訝!”
“同樣,屬於儒家文化圈的東瀛,韓國,東南亞等地區,我們要重視他們,爭取能拍出他們也喜歡的作品。”
“我們還要放眼全世界,也許是二十年之後,古裝電視劇就會成為我們在全世界的一塊金字招牌。”
“不僅古裝劇,我相信,隨著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拍攝的其他型別電視劇,其他的文化產品也一定會在海外風靡,成為當地的流行文化!”
“韓國能做到的,我們沒理由做不到。”
“這點,毋庸置疑!”
他沒有刻意貶低韓國,因為未來這地方也會是內地電視劇的重要市場之一。
而且,說得這麼好聽,實際上李導沒點明,他真正想說的是中國電視劇不要只盯著自家這一畝三分地,也可以在這些市場賣錢嘛~
就像東瀛,實際上這幾年的國產正劇出名點的都有引進,加起來每年數額不會太小,連《上海灘》都會引進。
而北美地區的武俠dvd市場更是非常成熟~
繼續培養下去,都是不小的收入啊~
當然,李導自說自話,記者們卻被他表現出的豪氣驚訝到了。
在這個“美利堅地上天國”,“東瀛燈紅酒綠”“韓流衝擊內地”的時代,能在港臺地區取得成就的都屬於人上人。
更別提動不動就放眼全世界~
這吹牛的口氣~
堪比80年代那些“罐頭換飛機”,“剷平喜馬拉雅山”那些神人~
媒體最喜歡的就是這類人!
他們紛紛提筆記錄下了這些語言~
而有了李導這一席話,後面的採訪又開始變得無足輕重起來,很快這場釋出會就結束了。
第二天,新聞報道紛紛集中在了這個方向。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