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欣的問題其實等同於:之前拍攝的都是武俠或者仙俠劇,今年為什麼會選擇拍歷史正劇?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李一白只能一邊回答一邊組織語言。
“原則上我不會再拍全墉的武俠片,實際上全墉小說中我最喜歡的幾部已經拍完了,剩下的作品興趣不大。”
他笑道:“創作者和作品之間如果達不到靈魂共振的話,是很難拍出好作品的。讓我勉強拍,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其他導演拍得差,但始終覺得差了一口氣。”
冀欣引導道:“您是覺得跨不過自己這一關?”
李導笑道:“差不多吧~實際上,我也是在為自己的轉型做準備。”
現在的李一白在業內主大的標籤是擅長拍武俠,想轉型很正常。
妹紙點點頭。
李導繼續道:“我同時是一位職業導演,我希望自己在任何一個題材上都有施展的空間,而不是侷限在這一個題材內。”
“《仙劍》拍完之後,我就已經感覺到了自己遇到一些瓶頸,再拍下去,好像學不到任何東西,這種感覺很不好~”
“我必須要繼續學習下去,而不是等著掏老底。”
冀欣奇怪道:“雖然都是武俠,但《仙劍》《水月》和幾部全墉劇差別挺大的吧,他們唯一的相似點就是好看?”
李一白笑道:“好看是最基礎的要求,這是身為職業導演的素養。我可以把任何戲拍得好看,只不過......這事兒不能往深了說,一句話,人活著總要滿足一下自己~”
妹紙敏銳地想到一個事,突然道:“您是一個特別注重家國情懷,注重奉獻的人?”
李一白目前拍攝的《射》《神》三部曲其實都是有家國情懷的,也是全墉小說中最受歡迎的。
至於《天龍》,其實理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導道:“是這樣,但不是因為別的,只是為了生存。”
冀欣問道:“《大秦》這部劇拍下來有獲得自己想要的那種收穫嗎?”
“嗯......”
李一白說:“有的,至少在大場面戲上的技巧收穫不少,嘗試了許多我之前沒有嘗試過的拍攝方法。”
妹紙問:“除了大場面戲,《大秦》這部劇對您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可能是尋找戲的氣質,對一部作品來說,最大的難點永遠是這一點。《大秦》是先秦故事,你必須要找到戲眼。”
冀欣問:“那您認為這部戲的戲眼是什麼呢?”
李導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爭之世,弱小就要捱打。”
“?”妹紙問道,“這麼說您是贊成秦國統一天下的。”
她這個問題顯然是在替李導考慮口碑了,眼下國內逆民風潮強盛得不行,老謀子的《英雄》就因為看起來“為暴秦唱讚歌”這事兒被罵得狗血淋頭。
李導顯然好不到哪兒去~
李一白笑道:“當然贊成,秦始皇的功績除了,無人能比。你不整合中原,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整合草原。等他整合完畢南下,大家都會死。還是那句話,一切為了生存。”
“退一步說,就算秦國不整合,也會有其他國家整合。當大家都在想這回事的時候,事情無可阻擋,秦只是先走一步。”
冀欣笑道:“您可真敢說......”
李一白樂道:“我看有些人是太平日子過慣了,不知道生存是怎麼回事~”
“最後一個問題,你得給我們爆點料。”
冀欣問:“你現在在拍《大秦》,那是不是意味著《神鵰》已經完全製作完畢,就等著播出?”
李一白笑著點點頭:“是的,我之前問過張記中,稽核已經完畢,就等著暑假檔期開播。”
妹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資訊,開心的結束採訪:“好,我們今天的專訪就到這裡,感謝你抽出時間。”
李導笑笑道:“不用客氣,我還要感謝你們替我宣傳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