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秦獻公命令,緩緩走出樹林。
李導先看了看第一個鏡頭。
構圖是經典的“斐波那契”黃金分割,類似一個從一個邊角啟程的圓形蝸牛殼,圓周線有固定的曲率。
如果整體畫面是一個標準熒幕的長方形,圓周線第一次觸碰邊界就會觸碰畫面底部靠近左邊的位置,把畫面切割成兩份。
一份是佔據畫面三分之二的正方形,一份是三分之一的長方形。
正方形部分就是一號主體。
緊接著,曲線會回頭,再次切割剩下的長方形,變成一個小正方向和小長方形。
小正方向就是二號主體。
以此類推,切割可以進行八次,每次切割都會多一個畫面主體。
這種構圖因為主體多,非常適合用來拍大場面戰爭戲。
舉例來說。
目前這個畫面。
一號主體是一座斜坡,從右上斜到左下,蝸牛殼的起點是山坡的陡峭之處,只留出了一點點湛藍的天空空間作為對比增強壓迫感,山坡上雜草叢生,帶著幾分蕭瑟。
隨著圓周線劃下,二號主體前景是人頭攢動計程車兵,以及長長短短密密麻麻的戈矛,充滿肅殺之氣。
三號主體是一棵巨大的樹木,彷彿千百年來歷盡滄桑。
四號主體才是咱的主角嬴渠梁,他正騎在馬上踱步。
觀眾當然不懂構圖,但畫面整體上風雨欲來的氣氛被完完整整傳遞了出去。
這個畫面只有2秒左右,是李導親自設計的,見袁小滿完成任務他很開心,李導的目光馬上轉向第二臺機位。
這個機位是正面拍嬴渠梁的,他身邊都是騎著馬或拿著武器肅立的戰士,嬴渠梁則嚴肅中帶著眉頭緊皺,彷彿在擔心戰場的正面態勢。
很快,另一臺機器的角度上,一匹白馬飛馳而來......
第三個機位沒什麼難度。
見拍攝完畢,李導馬上叫停,然後把身體轉向特效指導高峰。
這個方面上其實還有很多空餘的地方,一點不符合李一白的標準,不過請特效製作就是為了完成這事兒,他回放出第一個畫面,指著空蕩蕩的部分問高峰道:“補一些士兵上去,有問題嗎?”
鏡頭開拍前李導已經是詢問過高峰,這會兒只是再確認一次。
高峰自然不可能否認,大聲道:“景深足夠,絕對沒有問題!真實感也夠,做出來絕對能把觀眾震撼住。”
“那就好!”李導對高峰道,“我待會兒檢查一下內容,今天回去之後你馬上把拍完的部分送回你們公司,做出一個樣板,我好給黃導和焦製片人看。”
國內的特效公司,不只國內的特效公司,全球的特效公司都是一樣奉行一個真理: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要是能把這部戲的特效做好,以後不愁沒人找他。
而且,就李導也是個特效大戶,一定得把這個機會抓住。
聽到李一白的要求,高峰馬上答應下來:“沒問題,李導,我一定把事情做好!”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