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智孔、黃聖依版《碧血劍》,在原世界大鬍子拍攝的全墉劇中算是粉絲認可度最高的,除了造型不太行,幾乎是全員滿意,看過的都說好,甚至全墉也說過鬍子這版是對原著還原得最好的版本——當然,這是廢話,tvb的《碧血劍》除了名字基本和原著沒什麼關係,但也足夠這劇確實不錯。
可惜的是,這部人人叫好的劇同時也是原世界討論度最小的,可以說一丁點響都沒聽到。
不僅宣傳拉胯,收視率也不高。
《天龍》能在呆灣中視拿下五個點的年冠軍,《碧血劍》卻連兩個點都拿不到,屬於拉胯之作。
這種情況和原著本身關係就很大。
《碧血劍》小說本身的水平和受眾相對《射鵰》和《天龍》比起來就小了許多,更何況還有溫青青這種不太討讀者喜歡的女主,收視率低很正常。
對李導來說,《鹿鼎記》或許還有考慮的餘地,這部就算了。
拍了就是砸自己招牌!
蒲樹琳為什麼想拍這部劇,李一白想不出來原因,不過,要按照本意的話,他肯定會回答蒲總:“誰拍誰沙比~”
可惜,他不可能這樣回答。
蒲總說是問他想法,其實就想試探李導願不願意接這部戲。
李一白喝了口茶,看了旁邊的陸乘鋼一樣,眯著眼睛笑道:“《碧血劍》確實是個不錯的專案,控制好成本,操作好了能掙錢。”
他的意思是大火就別指望了,小成本操作就行。
這話沒有裝大尾巴狼,以後來者的眼光看,《神鵰》就是最後的全民武俠風口。
1995到2005年這十年間,金黃古梁溫各種小說不論大小通通被拍了個遍,觀眾已經開始審美疲勞。
再往後,武俠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弱,想像《笑傲》和《射鵰》這樣全民狂歡更是沒有指望。
《鹿鼎記》和《倚天》不如之前幾部影響力大,除了質量偏低,也有這個原因。
同理還有唐仁版《怪俠一枝梅》,劇本和製作都很好,口碑好,演員陣容也不錯,可就是不火,在深圳衛視黃金檔播出收視率甚至只有0.5個百分點——對於一下李導《射鵰》在山城地區的二十個百分點就知道差異了。
電視劇嘛,主要看觀眾,觀眾口味這種事不是一兩個有才華的導演能決定的。
李導這話說得實實在在,不過,從蒲樹琳的角度講:說了等於沒說,也看不出態度。
“小李啊~”蒲樹琳也是笑眯眯,當然索性挑明道:“我託大叫你一聲小李,你看,你已經連著拍了三部全墉武俠,再拍一部也不嫌多,我的意思,這部劇你繼續拍,還是鬍子當製片人,你們繼續組合,我給足夠的權力,絕對不干涉你們創作。”
他的話語帶著一絲身處高位的理所當然,還丟擲了不干涉創作的條件,但李一白直接就給拒絕了:“蒲總,拍完《神鵰》我就和大鬍子聊過。連著拍了幾部武俠,確實沒什麼感覺。拍戲嘛,沒感覺是拍不下去的。”
他雖說拒絕,但態度不算尖銳,蒲樹琳拿他沒什麼辦法,和旁邊的陸乘剛對視一眼。
陸乘剛其實比蒲樹琳更著急,“大鬍子+李一白”這個“黃金搭檔”在觀眾和媒體中間很有宣傳點,電視臺方面更是認玄學,彷彿湊齊兩個人就有了收視保障。
他不動神色,誘之以利道:“李導,去年郭嘉放開了民營影視公司的政策,接下來你的作品如果在地面頻道播出,對手會恐怕會越來越多。未來電視劇的主流播出平臺恐怕還是衛視,蘇省衛視這方面負責購片的老徐和我很熟,我可以幫忙介紹。”
“謝謝陸主任。”李一白還是拒絕道,“之後肯定會有機會和蘇省衛視合作,不過這次我這邊實在分身乏術。”
講道理來說,蘇省衛視從2000年開始在衛視中收視率一直是排行前五的,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