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都和劇組內部沒有太大關係。
李一白就安心一步步拍戲,“榕樹林”的戲份拍完拍“歸雲莊”,“歸雲莊”拍完之後拍“校場”,“校場“拍完之後,“古墓“也就建好了。
這些戲份,他可以說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仔細地,一次又一次地調整劇本臺詞,演員表演,還有服化道攝美錄等一系列最終影響觀眾感官的東西。
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絕對讓人滿意。
話說回來,他本來就擔心週期過長導致投資超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時間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神鵰的武戲太多,而趙箭和林峰又都是不肯輕易放棄拍攝質量的硬貨,導致這次的《神鵰》拍攝和原世界完全相反:
原世界《神鵰》的文戲進度遠慢於武戲,導致武戲導演趙箭不得不放棄小場武戲,趕拍部分文戲。
進而導致最後竟然出現了和《西遊記後傳》一樣的情況,投資大,拍出來的戲份又不夠多,只好用風景空境和將武打動作拖慢來增加電視劇集數以多賣錢——所以後世的武打為什麼喜歡“慢~動~作~”,就是因為能賣錢。
但這種行為當然會導致文戲和武戲質量的全面崩潰!
而本次《神鵰》。
李一白拍攝文戲的原則和於珉完全不同,他是從觀眾的角度拍戲,追求代入感和真實感,鏡頭上的變化只為觀眾服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加上經驗豐富,班底和諧,演員溝通順利,又有楊念笙輔導後勤。
進度突出一個飛快。
文戲進度快於武戲,這讓李一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精細調整。
......
等到“古墓”建成,小楊過進組。
時間已經來到了十月中了。
這段時間,劇組以外的電視劇界也發生了不少和李一白這個電視人有關係的事情。
比如tvb在內地取景拍攝的黃易武俠《大唐雙龍傳》在香江播出後順利引進內地,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收視。
這是2001年古天樂版《尋秦記》之後的又一部在內地觀眾心中留下水花的武俠劇,讓主演林峰和吳卓羲在內地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可惜,也是tvb武俠最後的哀歌~
實際上,自從2001年的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之後,tvb就發現全墉武俠這條路已經被內地帶來的成本優勢和技術革命堵死了。
之後,他們嘗試了古龍和黃易的作品,都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大唐雙龍傳》已經是最後的倔強!
他們甚至“屈尊”邀請了內地演員,李一白的朋友小李蒨同學參演。
可惜的是,雖然這部劇重播次數驚人。
但最初播出時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自此之後,tvb的創作部門資源便不再傾向大ip武俠,而資源的減少又導致製作上的落後,他們的武俠劇再也沒有在內地市場出現過大熱。
當然,東邊不亮西邊亮。
同年,tvb又創作了一個劇種鼻祖,並且影響到了後世的電視劇市場。
這個劇種就是:......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