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國內電影公司,說白了,想靠電影掙錢的全死了,華誼到了2007年全年盈利也不過幾千萬,這裡面真正靠電影貢獻的能有多少?
能和電視劇比?
基本都靠炒作把~
這就是市場規模太小了,實在掙不到錢。
李一白仔細想了想,電視劇的好日子還有好幾年,之後,隨著電影市場的崛起,也是時候朝電影方向進發了!
不過,自己電視劇的基本盤是一定不能丟的!
而且,自己這次賺夠了錢,也是時候進行一波操作了!
......
說到這裡,正好提一下李一白可以大肆操作的客觀原因。
許可證!
你想拍攝和經營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在國內硬體需要兩個東西,一個叫電視劇拍攝許可證,一個叫電視劇經營許可證,缺了就沒法送審和在各級電視臺播出。
而這些許可證,1994年之前是完全不允許民營機構或者個人申請的。
1994年之後,這個政策稍微出現了一些裂縫,拍攝許可證可以臨時申請了,但“個人、私營企業原則上不設立影視製作經營機構。”。
“原則上”這三個字,依舊擋住了大量的民營製作機構——那些年在公家辦證有多麻煩,多困難,經歷過的都懂。
沒關係,就別想了~
雖說上面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這時候你想拍電視劇或者電影,最好的方法依然是找電影製片廠或者各大電視臺進行合拍,借他們的皮生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像周意的劇,《武林外史》借的是西川電視臺的皮,《蕭十一郎》是九州音像的皮,《仙劍奇俠傳》同樣也借了九州的皮。
和80年代的民營企業一樣,你不得不進行“掛靠”這樣的操作。
進入新世紀,文化層面的改革也在大刀闊斧的進行。
2003年,對於我國電視劇製作領域的民營資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光電總局釋出《關於改進廣播電視節目和電視劇製作管理辦法的通知》,第一次允許民營影視製作機構正式進入。
一共七家,這裡面就包括了後世非常熟悉的影視公司——博納文化、老謀子張偉平的“新畫面”影業、魔都金棕櫚影視製作公司、花都大和影業、蓉城峨影影視、北平聯盟娛樂傳媒、中國華藝音像實業。
這個名單..只能說除了老謀子依然是官家背景。
對李一白來說,依舊是沒有期望。
同年十二月的105號檔案第四條規定:支援、引導社會資本以股份制、民營等形式,興辦影視製作、放映、演藝、娛樂、發行、會展、中介服務等文化企業,並享受同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
但,許多人都在觀望。
今年,2004年8月。
郭嘉光電總局正式刊發《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管理規定》,“郭嘉鼓勵境內社會組織、企事業機構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機構或從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活動。”
電視劇製作和經營許可證的稽核標準隨之放寬,基本上你去申請就有了。
這才叫一錘定音!
到2007年,國內的民營電視劇製作企業已經達到千家,它們在一年內生產了500多部多集電視劇。
雖然大部分影視公司都是炮灰,造成了60的生產過剩導致的的積壓。
但時代也造就英雄,2020年國內叱吒風雲的影視集團,比如慈紋傳媒,新麗傳媒,歡瑞世紀,華策影視都是這一時期才開始得到廣闊的舞臺。
從李一白的角度出發,也時候把“李一白工作室”轉化成影視製作公司了!
在這之前,他首先得回到象山,把手裡的《神鵰俠侶》拍好,畢竟,這也是自己投資的電視劇啊。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