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馬上調整心態,以一種未知的心態去探索這個船新劇本,竟然意外地覺得不錯。
感覺自己在看一部公路片,主角經歷一個有一個的故事,然後成長。
打個比方,有點像在看《方謬神探》,把人物之間的互動,感情的變化都融入到了幾個小故事中間。
節奏感很不錯,不會枯燥無聊,又有主線提領。
最主要的是,沒有“愛無限”梗,沒有玩幾女爭夫,李逍遙買醉等爛梗。
而是緊靠遊戲世界觀的主題,宿命論。
幾人主要人物都是很讓人喜歡的那種,連大反派拜月都增加了許多正面情節。
配合下來,有一種純真溫暖混合悲劇的奇妙氛圍。
唯一的問題在於:從已經有的劇情看,內容還不夠多,填不夠三十多集。
這點非常重要,電視劇的集數是關係到成本回收的。
多一集就能多幾十萬賣價~
李一白一直認為:大家都掙錢,才是好生態,只讓觀眾或者投資方滿足是不行的~
他把劇本收起來,朝陳曼玲表示感謝道:“曼玲姐,風格我個人非常滿意,辛苦你了。”
陳曼玲聽到他的認可,非常開心,道:“能讓你接受我就很滿足了。”
她是真心這麼想的,其實這個劇本和她之前接的都不太一樣。
古龍改編基本上就是重新寫一個故事,《水月》和《靈鏡》都是原創。
她本來接到遊戲改編,最初也是想大概的,為了理解人物和基本設定才去玩的遊戲。
沒想到一玩就被裡面的劇情和人物所吸引,出不來了。
於是才做出了這個劇本。
她本來還擔心李一白會覺得這個劇本的戲劇性和衝突感不夠。
沒想到李一白沒有表示異議。
實際上,這就是溝通少,她誤會了~
其實李一白向來不太注重強戲劇感。
衝突這玩意,如果太過追求,幾乎是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失真,人物崩壞等情況,反而影響觀眾代入。
掌握好裡面的度才是真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劇,很多情況下都會硬性要求片尾有一個反轉。
編劇為了強烈的戲劇衝突,難免會亂來,觀眾看多了,甚至會對片尾產生反感。
讓陳曼玲緩了一會兒,李一白才提出自己的想法,道:“就是,這個量還不夠,你得抓緊填充一下,重新分配內容,在保證節奏感的情況下,新增一些互動小情節。“
“沒問題,小衛還可以過來幫我。”
新增互動小情節,其實是陳曼玲最擅長的,她毫不猶豫一口答應。
她說的情況,其實就是衛盈瑩想一些日常,然後她負責大體框架,根據節奏插入劇情,幾乎每個編劇都是這麼過來的。
李一白的關注點卻不在這裡,好奇問道:“曼玲姐這次要留在這邊很久?”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