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劍奇俠傳》是一個rpg遊戲。
你要是照著原著的路線,那劇情應該是這樣的:
李逍遙的姑姑病危,上仙靈島走迷宮,出來之後遇到酒劍仙,打怪學御劍術。
從黑苗人手下救出趙靈兒,去蘇州。
蘇州遇到林月如,比武招親,之後趙靈兒失蹤,李逍遙和林月如打怪走迷宮。
出了迷宮來到白河村,瞭解玉佛珠的秘密,繼續打怪走迷宮。
救下趙靈兒,又被石長老綁走,繼續打怪.......
後面的劇情就不說了~
總之,這種設定,讓玩家自己操作,肯定不會覺得枯燥,反而有探索的樂趣。
改編成電視劇?
嗯.....要真這麼拍,穩穩的撲街。
這些劇情集攏到一起,想撐起一部電視劇的長度是肯定不夠的。最多拍個十多集,內容重複度還非常高。
電視劇有電視劇的玩法,和遊戲完全不同。
原世界唐仁對《仙劍》處理方式也很簡單。
把一個叫唐鈺的小角色提升成主角,變成唐鈺小寶,並且組了和阿奴的cp——眾所周知,遊戲裡都喜歡李逍遙。
又加了很多劍聖和酒劍仙莫名其妙的三角戀,最終boss拜月教主也是從頭到尾露面。
觀眾看著真香,收視率和討論度都不錯,就是遊戲迷罵得狗血噴頭。
這部電視劇剛出來時候在原世界的待遇......
這麼說吧,僅次於大鬍子拍的武俠劇。
鋪天蓋地的罵聲~
還是很神奇的,十幾年的時間過去,遊戲粉變老,看電視劇的劇粉成為主體。《仙劍》電視劇的風評,迎來好轉,甚至許多人奉為經典。
李一白作為從業者,在改編上一向是很寬容的,很多東西不是主創們不想做,而是沒錢做,或者做起來得不償失——製作電視劇的過程,本來就是在妥協中變化,堅守住最後的底線就行。
而且,原作在劇情上深度很高,量不夠多,的確需要填充許多內容,不然會顯得非常單薄。
他唯一不滿的是,電視劇把原作中的人物極大地惡俗化了。
最典型的是李逍遙對林月如的稱呼,“惡女”~
這個稱呼,一聽就是呆灣人弄出來的,並且主角叫來叫去,一直沒變,聽得人腦袋疼。
需要隆重介紹一下,這是編劇的習慣。
鄧子珊,江湖人送外號“雷母”。她就喜歡給人物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外號,偏偏起得好不好聽,比如“豆芽”,“臭蛋”,“地瓜”什麼的......
他這次要做的這版,劇情上還沒有著落,得看陳曼玲的本事。
但有一定是確定的,肯定不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外號。
和這位經驗豐富的編劇合作過幾次了,李一白也摸清了她的套路:這位編劇的三觀非常正,絕對不會出現惡俗化的傾向,反而傾向於挖掘人物內心的純淨和美好。
像《水月洞天》,《傲劍江湖》,《孔雀翎》都是主角秀得不行那種,孔雀翎因為大反派是女主劉星,還把直接她給弄死了~
老實說,陳曼玲搭配《仙劍奇俠傳》中的宿命感,簡直絕了。
就是不知道最後出來的是個什麼樣子。
很快,江雪柔從呆灣回來了,帶回來《水月洞天》的成片,也帶回來《仙劍》的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