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發行,98年在內地重置,按照老王的理解,這就是在翻拍,2001年再次翻拍。
從多次翻拍來看,這個遊戲顯然很受人喜歡。
<e排行上曾經連續蟬聯十四個月的冠軍。
很快翻到末頁,王朋舉收起整份資料。
這份報告,看起來非常不錯。
能獲獎,顯然證明質量不錯,有格調。
銷量看起來也靠譜,就是不能確定具體數字。
嗯.....和全墉ip比起來,顯然全球的影響力沒那麼大。
不過,王朋舉也不在意什麼全球不全球,他在意的只有呆灣和內地。
目前看起來,遠超他的想象。
不論如何,想把事情敲定下來再說,王朋舉直接撥通了李一白的電話:“李導,是我。”
“王總,你說。”李一白接到這個電話,還挺驚訝的,他沒有想到王朋舉會這麼快打過來,以他的經驗,這種事一般都要拖很久。
從老王的角度說,他投資這部劇是肯定能達到目的的,他非常渴望片尾能打上九州音像出版社幾個大字,讓呆灣觀眾看到,也讓上面的領導能看到。
而且,這次投資同時也是對李一白的個人投資,他已經摸清楚了這個行業的訣竅,投資創作人才對,道:“我決定投資《仙劍》。你對這部劇目前有預算嗎?總投資需要多少錢,如果我們九州要投,能佔多大的比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王朋舉是有預期數字的。
古裝劇,服化道還有拍攝場地都比較麻煩,肯定比現代劇貴。
《天龍》直接投資差不多3800萬的樣子,算是保質保量。
爛劇當然便宜,但自己現在要拍,肯定也是拍精品。價格上,估計便宜不了多少,他的預期是不到三千萬。這樣的話,自己九州的資金庫裡拿出1400萬投資,那差不多能佔一半以上的比例。
實際情況和他想得也差不多,李一白對這部劇的期望值還蠻高,製作資金上肯定不會低於《水月》,大概2000萬往上,不超過2500萬,再高就不能保證回本了。
這個投資資金,最好是要有海外發行方參與,自己內部還要有一定投資。
給外面留下的部分,要是九州願意出,可以全出,他們這邊有自己的發行渠道,到時候內地賣片也多一個選擇方式。
想了這麼多,李一白還是按照老規矩先畫大餅,道:“我們這部劇肯定會在港臺發行,製作上肯定要精良,我目前的感覺,總投資2500萬就差不多了。”
“當然,這部分資金你們只出一部分,我還得留下其他渠道商的投資空間,能讓大家都有錢掙。”
後面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自抬身價。
咱不缺錢,缺渠道,就這情況,你想多投我還不讓你投。
老王聽明白了他的意思,幾乎沒有做任何考慮就同意了:“沒問題,不過,我也有一個要求。”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