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的購片部門主導人都渴望能再造奇蹟,分析原因,把一部分希望放在導演李一白的身上。
但李一白心裡跟明鏡似的,一切奇蹟都是以實力為根基。
說白了,質量一定要好,不然機遇遞到面前你都接不住。
具體到電視劇製作上,“質量“怎樣好?
那當然是受眾範圍,代入感,真實感。受眾範圍是由劇種和劇情決定的,作為導演,能搞定的是真實感和帶入感。
夜,虹飲山房。
這會兒攝影機正在組機器,燈光師在打光。
李一白和烏蘭寶音,江鴻敏商量著拍攝方案。
這場戲只是簡單的二人對話,但他依舊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比如人物對話時的臺詞,動作和走位。
說到這裡,正好解釋一個問題。可能有些人很奇怪,為什麼有些劇,一開始看起來就會覺得出戲感極強?
就是因為沒有真實感。
電視劇的劇本,基本上除了推動情節的動作,大部分都是簡單的文字描述。
好的導演會給這些乾巴巴的臺詞填充符合人物動機的動作,說話的語氣,還有一些小細節。
演員也可以自己創作,比如最簡單的人物小傳,根據人物性格自己設定成長經歷,性格,家庭條件,生活習慣等等。
而一般的,不用心的導演和演員,真就一個幹演,一個幹拍,人物和工具人一樣,只會念臺詞。
正常人說話時是一定有習慣的,觀眾可能不會注意,但只要開始看劇,妥妥的會有違和感,怎麼可能代入得起來......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場虹飲山房的戲一共有三個人,童戰的戲份先拋開,尹天雪和侍女的戲,劇本上是這樣的:
場:十二。景:天雪房前。
時:夜。人:尹天雪,侍女,童戰,尹仲,鐵衛。
童戰前來道歉,被尹仲和鐵衛跟著。
欲敲門,門房自動開啟,侍女開啟房門。
侍女小姐,今天的月亮真漂亮,你的茶是在院子裡喝還是房裡喝?
尹天雪:院子裡喝。
侍女:好。
侍女回頭,童戰放下鮮花,尹仲暗中觀察。
侍女倒茶,發現門前鮮花。
侍女:小姐你看,不知道是誰送朵花來。奇怪,我剛才開門的時候怎麼沒看到。
侍女走到天雪面前:寫什麼?雁過橫空,影落流水。雁不留跡,影不流水,這是小姐昨天繡的那副畫呀。
天雪冷淡):花還不錯。
侍女:都糟蹋成這樣了還不錯。
天雪感受到溫度):看來是藏在懷裡帶過來的,不容易。
童戰下場。
光看文字,或許還挺有畫面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