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世界,童星們後來的發展好像都不太好。
少有成年後能衝破枷鎖繼續當演員。
這是很自然的規律。
在好萊塢,他們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家長的壓榨和長期操控,過分點的甚至會使用du品控制。
國內的情況不一樣,小孩兒都被家長當寶護著。
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是無法避免的。
比如性格上的缺失:
在拍戲的時候,片場的所有人都會以大人的口氣勸說你認真拍戲。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你有多麼多麼重要,不能叛逆,要聽話。
但實際上,這種操作是把人當小孩哄。
孩子對情緒是很敏感地,他們能注意到潛臺詞,會感到疑惑。
這種截然相反的“大人小孩”相處模式長此以往,就會讓人形成情感錯位。
他們長大之後就不知道怎麼和大人們相處,分不清該如何應對別人。
最後的應對策略就是特實誠。
別人可能在開玩笑,但他們會當做嚴肅問題認真的回答,生怕得罪別人~
第二點,他們很容易缺乏一種長期而穩定的友誼關係。
和普通的小孩子完全不同,這些童星不像同齡小孩一樣在學校讀書。
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會一個組一個組的拍戲。
因此缺乏同年齡人朋友,也缺乏長期的朋友。
這種關係不是家長的陪伴能提供的~
和其他人比,他們會羨慕別的人,天然具有自卑感~
這點幾乎是無解的,除非張一訕和楊紫這種特鬧騰還互相陪伴的。
第三,由於過早的就身處成年人的世界,他們會缺乏安全感。
接觸的是大人,難免會接觸到一些腌臢事。
尤其是劇組這麼個地方,群魔亂舞。
這些事在某些情況下很嚴重,會對小孩子的三觀會帶來劇烈的衝擊。
而這些衝擊,擔心家裡人擔心,也很難去想家長詢問和解釋。
只能自己悶著。
多方面結合,童星很容易搞不清情況,嚴重點的甚至能形成人格缺陷。
尤其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更容易有這個毛病。
這樣解釋,舒唱和劉包子對於李一白的不捨就講得開了。
他這種實實在在的平等對待對於這倆小孩其實是很難得的。
.......
《天龍八部》總算是拍完了,李一白輕鬆多了。
少不了和演員們推杯換盞。
這會兒和他剛重生之時又是大有不同的。
時間來到2002年底,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最常見的變化可能就是網路和手機普及率大幅度上升。
“bp機”這種帶有時代特色的傳訊機器前兩年就開始沒落。
現在已經開始有消失之勢,連帶著尋呼臺的接線員都要開始重新找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