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後改。)
“燕雲十八騎,奔騰如虎舉清煙”。
全墉原著中,這段的章節名就叫這個。
那叫一個蕩氣迴腸,霸氣無雙。
李一白讀的時候,看到名字耳旁都能想起“噠噠噠噠”的馬蹄聲。
可惜的是,因為資金原因,tvb的97天龍其實這章拍得很差。
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人不夠,馬也沒。
圍觀群眾少,裝biu沒氛圍。
十八騎全沒了,成了喬峰一人憨憨闖。
那股子大氣瞬間消失,還是老規矩成了缽蘭街看人內鬥.....
二來,黃日樺的造型有問題。
因為他身高不夠,表演上老是會遇到外放氣場不足。
因此包了個不三不四的阿凡提頭巾,反而落入窠臼。
這場戲他是以遼國重臣的地位登場,居然也捨不得換一下造型,很是奇怪。
三來,他的表演也不對勁。
時不時就低頭沉思。
套路化模板化不說,這種喜歡反思的品質是郭靖才有的。
喬峰不是個糾結的人,就一個字,剛,絕對不會這樣。
更重要的是,種種條件累積起來,就和全墉原著違背了......
造型問題不提,表演上。
喬峰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嗔”。
也就是極其容易生氣,尤其受不得別人冤枉,而黃日樺完全沒有演出來。
這點原著中多有描寫。
阿朱被打傷的時候,他就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說有一個小孩母親生病,去找醫生。
結果醫生收了錢不出診,於是小孩拿了一把匕首走作為補償。
回去之後被母親誤會說他偷東西。
他非常非常生氣!但又不可能向母親解釋。
實在氣不過,於是拿著匕首回去就把醫生殺了給自己消氣......
聚賢莊大戰,他自己解釋過。
並不是因為救阿朱,而是那群人非要冤枉他。
受了冤枉,喬峰立刻不管不顧,化身暴怒狂戰士
不管天,不管地,你們要幹,就是幹!
而阿朱之死,說白了也是喬峰因為報仇心切,忽略了一些關鍵細節。
另外,關於這場戲,全墉其實還有一個致敬。
前面說過,段譽的原型是賈寶玉。
喬峰也有一個明顯原型,喜歡原著的朋友可能會意識到:《水滸傳》裡的武松。
他的外貌,性格,酒量,和武松如出一轍,連遭遇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