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正在寫的時候,寫著寫著就忘了......
想做到,訓練和經驗都必不可少。
國內導演,真正把這套運用純熟的,唯有孔苼一人。
也是因為如此,孔苼的劇才會如此受觀眾推崇。
五部九分劇壓底,風光無限。
從《北平無戰事》風格成熟之後,《父母愛情》,《戰長沙》,《琅琊榜》,《歡樂頌》,《精絕古城》,《大江大河》,幾乎是部部劇大爆。
鞠覺量眼下雖然沒有孔苼的水平,但勝在拍片十幾年,經驗豐富。
聽李一白說完這兩點,他半晌沒有言語。
憑藉業內人士的直覺,鞠導還是聽懂了李一白話裡的意思。
他此刻正在腦海裡和自己以前的作品和拍攝風格互相印證。
就這幾句話的點撥。
鞠覺量突然覺得自己的拍片思路也清晰了許多,人也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
這種感覺,就像習武之人一直找不到法門,卻突然遇到世外高人的指導。
全世界都燦爛。
他給李一白豎了個大拇指,由衷讚歎道:“還沒有和李導一起正式拍戲就受益很多,射射李導。”
這不標準的普通話聽得李一白蛋疼。
不過鞠覺量有意親近,他當然不會拒絕。
接受了他的讚揚,用自己的手握住鞠覺量的手,認真道:“大家都是為這部劇服務,精誠合作,把精力放在片子上就行。”
他這話意有所指,鞠覺量當然明白,只是點頭。
一下子,二人都感受到了對方的力量。
李一白率先放手,道“客套話我們就不多說了,開始準備拍戲吧.....”
“ok..”
鞠覺量的回答很興奮。
他當下還有一份心思。
非常期待李一白再讓他領悟到一點,這種學習的機會對於已經工作的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心中升起了對李導的敬意......
而李一白,當然鞠導在想什麼。
他心裡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既不驕傲也不刻意。
說白了,就是一層窗戶紙,或者說反向的雞蛋殼。
內部的人很難捅破。
而外面人,只需要輕輕那麼一點,就能四兩撥千斤。
李一白只是當了鞠覺量的敲殼人而已。
鞠導能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前十幾年的經驗和自己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