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李一白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半時間都在兩頭跑。
不過,就算是很忙,他還是沒忘記朋友。
還抽空給《紅樓丫頭》劇組的黃建中打了個電話,希望他幫忙照顧照顧李蒨同學。
這小姑娘和李一白挺有緣分,幾部劇都在一起。
才十四五歲,又去了自己師傅的劇組,肯定得打電話讓那邊照顧照顧。
這事到最後也沒辦成,黃導那頭電話沒在服務區。
李一白放心不下,又去問郭縉宇,才知道黃建中中途就溜號了。
他帶著搭檔和央視劇組跑比利時拍《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去了。
餘下郭縉宇一個人獨自掌控劇組。
他估摸著這事估計沒讓無西臺那邊的人知道,不然那邊得被氣死。
老郭對這事當然是喜聞樂見的,他算是和李一白一樣,透過執導這部劇徹底登上了導演岸頭......
七月底的時候,《蕭十一郎》的剪輯工作總算結束,李一白總算輕鬆些。
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他都泡在了射鵰裡。
不僅要帶著策劃組的人通讀幾遍《射鵰》原著,還要就一些不適合拍攝的情節進行討論。
影視劇嘛,始終和小說有很多的不同。
文字可以透過心理活動描寫來體現人物性格。
而這些東西轉化成畫面會非常乾澀,沒有說服力。
所以,編劇需要把這些心理活動轉化成相應的情節,徹底讓觀眾理解。
這中間難免會遇到很多意向不到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李一白的主持下大致都解決了。
時間來到八月,劇組還是按照原定時間正式開機了。
......
塞罕壩機械林場。
幾經輾轉,這片承德和蒙省交界的地方被最終確定為蒙古戲份的取景地。
劇組三天前就到了這個地方,不過沒有立刻投入拍攝,而是在駐地休息了幾天。
這事是在李一白的堅持下決定的,他有自己的想法。
一來再次梳理一下戲的內容,確認準備工作。
二來讓工作人員們適應一下這裡的氣候。
水土不服可不是小毛病,一不注意,劇組就可能意外減員。
這個劇組相對《蕭十一郎》大了很多,分成了三個攝影組,上百號人,烏壓壓一大片,由不得不小心。
早上八點,李一白帶著墨鏡和帽子來到拍攝場地。
這地兒的紫外線強度實在太高了,溫度也高。
他穿著衝鋒衣,下車一會兒就開始冒汗。
回頭看看四周,七八輛大巴車和幾輛越野車都停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