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十一郎》是電視劇,資金有限,拍起來不像電影那樣可以磨。
李一白首先考慮的是節省資金和價效比。
他想用最少的資金拍出最好的效果。
他之前已經把戲講得很明白了,所以沒有像《武林外史》那樣試拍。
而是以戰備練,直接開拍。
效果好就直接過了,效果不好再講清楚也沒關係。
劇組一共只有兩臺機器。
黎文彥一臺,李一白一臺。
這場戲雙人都沒有臺詞,只能分開拍二人的反應。
李一白把鏡頭先對準吳騎龍,朱因在旁邊配戲。
拍攝策略仍然是《武林外史》特色,多特寫和近景。
吳騎龍的頭幾乎鋪滿半個螢幕。
李一白就坐在導演椅上看著一臺監視器,旁邊也沒有第二張椅子。
這部戲沒有攝影指導,都是他兼任的。
江雪柔還是拿著張凳子坐在他旁邊。
監視器相對笑傲劇組也小了一些。
鏡頭上的吳騎龍表情變換,李一白看到一半就叫了停,沒有節奏,不好剪輯。
“老周,過來一下。”他招招手把周國棟叫過來。
周國棟小跑過來。
“怎麼了,李導?”
李一白拍拍周國棟的肩膀。
“你給騎龍指揮一下,一秒一個表情,到時候方便剪輯。”
“這個鏡頭要做出情緒互動。”
在李一白的設想裡,這種戲肯定是切一下朱因,再切一下吳騎龍的表情。
然後又切回朱因。
如此反覆,把二人情緒交融的狀態展現給觀眾。
周國棟撓撓頭,顯得有些為難。
之前講戲的時候他在佈置機器,沒有聽到李一白的話。
“算了,我來拿。”李一白對旁邊的場記說了一聲,“拿個擴音筒過來。”
這戲兩主演都是港臺演員肯定是後期配音,現場話筒指揮也不會影響。
場記忙不迭找來一個話筒。
“ok,安靜,開拍。”
吳騎龍再次進入表演狀態。
李一白的視線在監視器上,手上拿著個擴音筒指揮。
“手帕,虛眼睛。”
“笑。”
“眼球左下,思考。”
“再次露出苦笑,逐漸開懷。”
“咔,很好,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