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的籌備期很長,大到找攝影組團隊,勘景改劇本。
小到一個道具擺放位置,都是有講究的,需要一一確定。
像央視這種劇組,更是把籌備看得很重,否則拍攝的時候就容易出岔子。
事很多,勘景只是其中一步,張記中和黃建中二人勘完天平山和新昌的景就去忙其他事了。
接下來的時間李一白都跟著郭縉宇是去勘一些次要的景。
康紅雷返回北平尋找尋找演員名單。
雖然電視劇上最終的演員只有一人,但選角導演起碼要給導演提供好幾個方案。
這番忙碌下來,時間已經來到六月底。
劇組選角的地位安排在央視附近的一個賓館,這時候演員普遍都在北平常駐。
李郭二人也回到了北平參加最終的選角工作。
......
走廊上,胡君夾在一堆人中間,等著試鏡開始。
他是六八年生日,八七年就考入中戲。
畢業又成功被北平人藝選中,成了話劇演員。
能進人藝的人,實力肯定不差,不過一直沒有大紅大火就是了。
他上部戲是《滄海情仇》,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力。
這次聽說央視要花大動作拍全墉的小說,再加上黃導親自打電話。
能不能選上另說,選角他是肯定不能錯過的。
畢竟全墉作品的國民力是無需多言的。
“君哥你好。”
他正專心看劇本,突然聽到有人說話。
抬起頭,發現是一個不認識的年輕人。
人家都主動找招呼了,他也不能失了禮數,便也開口道:“你好,你好。”
那年輕人繼續說:“我看過你演的《東宮西宮》。”
胡君的注意力都在劇本上面,再加上腦子沒轉過彎,脫口而出道:“我也看過你演的......”
話說道一半,他發覺不對了,他不知道對面的是誰。
平時試鏡的時候客套肯定不少,不過一般主動上來打招呼的都是些有名氣的,自然能說出別人的作品。
今天這位......
壓根不認識啊,咋辦呢。
李一白也等著他把話說完。
於是兩人僵在了那裡,大眼瞪小眼,你看我來我看你。
瞪了一會兒,門口傳來一道寬厚的男聲。
“一白,來,有點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