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景地幾乎都是在橫店和十渡附近,旁邊就是公路,非常方便。
有些劇組製片人強迫症,取景一定要取原生態的,現場搭。
這種方法太消耗時間,一般都是電影在用。
老謀子拍戲就特別喜歡那種原生態的地方,《滿城盡待黃金甲》就一群人跑到武隆天坑底下搭景,《影》的竹林也是現場拍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電視劇也是有人這麼搞的。
2000年有大鬍子張記中,2019年典型的有曹盾。
這兩人都是景別不夠好就不會拍戲的主。
不過這兩人待遇也不同,2000年的時候看電視劇根本沒有什麼人在乎景別。
各種香江和呆灣的浮誇風盛行也沒什麼不對,放後來肯定是爛劇預定。
曹盾雖然《九州海上牧雲記》被弄的很慘,但好歹憑藉《長安十二時辰》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張記中就慘多了,他也有強迫症。
廢心廢力實地取景,恨不得能把劇組整個弄回古代再拍,但當時沒有人在乎這個。
說起來,這種實地拍攝方式對劇組工作人員的精神和體力都是一種摧殘。
每天凌晨四五點出發,六點到山腳,等爬到山上都已經八點了。
別覺得慢,搬著一大堆機器爬山,還得小心人身安全,機器安全。
再加上當時的登山步道不像後來這麼健全,很多山都是沒有護欄的,快不得。
《神鵰俠侶》就是這麼過來的,拍到後面劇組所有人都失去了耐心。
襄陽城的戲也久久得不到想要的拍攝效果,最後草草收場。
他的《西遊記》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急於精益求精。
沒有抓住重點,前期只顧效果不看效率,使勁揮霍。
後期發現經費,時間和演員檔次都不對了才開始急。
沒有用,最後的結果就是出來的成片完全不行。
這種大戲非常考驗導演的控場和細節運算能力。
這種能力,李一白非常需要。
不過夢即和張記中的差別,從另外一方面講也屬於導演和製片的選擇路線問題。
李一白倒是沒有什麼偏好。
他當然希望自己拍的戲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可這也得結合實際。
有的時候,是可以適當放棄一部分藝術追求的。
具體情況具體考慮吧。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