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染江南劇組合作拍攝的影片,現在還處於持續發酵階段。
之後,劇組那邊還會上很多節目,繼續給電影做宣傳。
等宣傳走完,電影就會正式開始上映。
但至少也得是一個月之後。
這段時間,王天陽的影片應該還會持續受到關注。
更何況他還有貓老大那邊的功夫貓貓給頂著,王天陽暫時沒有更新壓力。
他伸了個懶腰,關燈睡覺。
新影片的事,隨緣吧。
就像這一次的影片一樣,碰到了就去拍。
所有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發生,他就當個純粹的記錄員。
有時候這樣拍出來的影片效果,反而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接下來的幾天,王天陽白天在家裡幫著老爹老孃乾乾農活和家務,晚上就空出時間蒐集各種民俗文化的資料。
隨著他不間斷的整理和收集,越來越多的資料化作列表躺在了他的電腦中。
這時候他才發現,華夏的民俗文化究竟有多麼的豐富!又有多麼的有趣。
其中最讓他動容的,是已經在華夏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節日。
例如,即將到來的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也稱七夕。
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在中國的民俗文化中,農曆7月初七這一天是傳說中七姐的誕辰。
而七姐也就是華夏人十分熟悉的織女,她是編織雲彩的神,也是紡織業者、情侶、兒童的保護神。
在很久之前,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就會設下香案,祭拜祈福。
向七姐祈求巧遇,祈求姻緣,保護兒童的平安等。
甚至在乞巧節當晚,有很多地方會舉行大型廟會。
廟會上會有各種表演,最後人們會齊聚在一起放河燈,在河燈裡寫下自己的願望,祈願美好的姻緣。
青澀的少年少女們會好好在家打扮一番,期待著能在廟會上遇到屬於自己的緣分。
傳說,有些地方甚至會有按照少男少女模樣捏泥人的風俗。
如果在七夕當天,將少男少女的泥人綁上紅繩,就會得到七姐的祝福。
乞巧節在上古時期就已存在,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更是伴隨著每一位華夏人的童年。
古往今來有無數大著名詩人為七夕節寫下千古絕句。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唐朝詩人杜牧的名詩,令人感嘆連連,美得不像話。
王天陽小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學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當他讀到漫天的喜鵲化作鵲橋,只為能讓牛郎織女在七月初七這一天相會時。
他曾驚訝於古人的浪漫,對書中描繪的奇幻場景,讚歎不已。
直到現在,他依然沒有忘記課本里提到的一個小知識。
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人們能在葡萄藤下偷聽到牛郎和織女的悄悄話。
那時候,一到七夕,當他發現村子裡的喜鵲果真不見了之後,興奮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