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體恭安!”
“陛下聖體恭安!”
文武百官,相繼退場。
江昭旁觀了全場,不禁若有所思的回望了一眼。
就是不知,這黃景身後究竟是兗王,還是邕王?
古代相對封建迷信,沖喜這種事情,還是有不少人偏信。
官家要賀壽沖喜,無疑是讓不少已經偏向兗王與邕王的人有些心慌。
萬一要是真生出來個孩子,那他們可就註定遭到清算。
這些年,兗王與邕王的呼聲越來越高。
一旦官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為了給子嗣鋪路,那兗王與邕王就百分百遭到清算。
兗王與邕王出了事,底下的黨羽又焉有好的結局?
如此,自然讓有些人著急起來。
有人希望官家早日選定人選,順帶打斷沖喜之事,破了這沖喜之效。
黃景,估計是得到了誰的授意,這才走出來勸諫。
江昭仔細回想了一會兒,微微搖頭。
看不清!
不少官員可能會認為黃景是邕王的人,心中著急,特來勸諫。
不過,江昭倒是不敢太確認幕後之人是邕王。
兗王與邕王的爭鬥,何其複雜,三十六計估計都快用了一遍。
既然複雜,那就不能因黃景的一句“邕王年長”而認為他的邕王的人。
萬一是陷害呢?
主要是黃景出來的那個時機.......
不能說有點巧合吧,起碼這句“邕王年長”對於邕王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堂堂五品官員,莫名的有點蠢?
真蠢還是假蠢,不好斷定!
少部分人可能認為那黃景是兗王的人,特意冒出來不合時宜的說一句“邕王年長”,惹得官家厭惡,從而陷害邕王。
同樣,江昭也不太敢確認黃景是兗王的人。
不能單因這句不合時宜“邕王年長”就斷定他是兗王的人。
表面上,這句“邕王年長”得罪了皇帝,利好兗王。
可佈局要看得長遠,文人心眼子多,鬼知道是不是局中局?
具體是哪種情況,還得取決於黃景的下一步動作。
往後的日子,有戲看嘍!